1981年-1989年 由全盛跌至谷底
1981年4月,第36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开幕。中国队最终囊括七项锦标并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冠亚军,创造了世乒赛史上空前的奇迹。1983年第37届世乒赛中国又取得了6项冠军。可以说,当时的形势不亚于目前中国在世界乒坛的地位。但是中国乒乓球队也难逃“满招损”的怪圈。此后,在第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夺得6项世界冠军。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 整个80年代,中国男队从巅峰到跌入低谷。
据蔡振华后来回忆说,八十年代初国乒大捷之后,在运动员、教练员、乃至乒乓球界中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不求进步,管理松懈,训练理念开始落后,训练手段老化,战术越来越简单,比赛中缺少回旋能力,与欧洲人的对抗明显力不从心。
仿佛十年前的历史在这里重演,在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输得只剩一条裤衩,而在这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竟连混双冠军也没有拿到。十年前的中国队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在八十年代的第一届世乒赛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并且创造了包揽全部金牌的奇迹,如今处在同样困境的中国队还能与十年前一样用最短的时间再创造一个奇迹吗?
1991年-1999年 重攀高峰
第40届世乒赛后,中国男乒处于习惯性下滑阶段。1991年第41届世乒赛,中国男乒在团体赛1/4决赛未能打好关键球,惜败于捷克斯洛伐克队拍下,最终仅取得第7名,这是中国男乒跻身世界一流强队后的最低点。在中国男乒处于风雨飘摇的非常时期,年仅30岁的蔡振华被推上了中国男乒主教练的位置。根据当时欧洲乒坛群雄林起的严峻形势,蔡振华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男双作为突破口的策略,同时着力培养年轻选手。不久,这一战略性方案取得了成效。
1995年5月8日,天津、第43届世乒赛,中国队马文革、王涛和丁松每人拿下一分,中国队以3-2险胜瑞典,阔别多年的斯韦思林杯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其中邓亚萍一人获女团、女单、女双三枚金牌。这也是继1981年36届世乒赛之后第二次包揽全部七块金牌。中国乒乓球队在低谷中又走向了巅峰。这一次的胜利,改变了90年代中期世界乒坛的实力次序。在44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女队再次保持荣誉,夺得6金。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国队又一次大获全胜,包括了5个单项的冠亚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