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5日体育专电(记者张淼淼 胡浩)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报道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北京大学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污染最为严重的一届奥运会”,运动员和观众都处于危险级别的烟尘中。>>您觉得北京奥运会环境如何?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朱彤25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外媒在一个似是而非的现象上套用一个具有轰动性的标题,这种报道方式本身就是不负责任,极不严肃的。
朱彤说,北京奥运会期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确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一个理科楼上架设了空气质量观测相关仪器进行研究。 “据我所知,该项观测在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但他们用这一点监测的数据外推到整个北京的空气环境,这本身就不科学,”朱彤认为,空气污染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数百名国内外科学家和研究生,动用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均证明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处于优良水平,目前这些科学家正在从各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严谨的分析,以评价各种污染控制措施的具体效果。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观测就在一个点,本身就不系统,仅是从一个角度观测的现象,分析结果可作为学术交流参考,但问题是他们过度夸大了分析结果,将发表在专业刊物上有限定条件的推论通过媒体作为结论大肆宣扬,这是不严谨的态度。
|
据了解,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称,北京和近几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相比污染最为严重,北京大学的环保专家也对此提出质疑。因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他们的观测仪器和过去几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空气质量观测运用的是否完全一样,不同的测量仪器本身就存在至少30%的系统误差。此外,一个观测点的数据也无法和一个城市几十个点组成的观测网的平均值比较。
北京大学相关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奥运期间颗粒物浓度水平已经很低、空气清洁的条件下,即使北京大气颗粒物浓度略高于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也构不成污染,此时来比较污染强弱本身也是制造轰动新闻的做法。
北京市环保局给出的数据显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纪录,更是远超夏季单月5天的最高纪录,完美兑现了空气质量鸀色奥运承诺。 奥运会期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世界发达城市水平,可吸入颗粒物低于WHO空气质量指导值第三阶段目标值。借用一句外媒的话:“在残奥会期间,北京的天气近乎完美,没有交通拥堵,抬头可见蓝天。”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为了兑现鸀色奥运承诺,自1998年至今,北京市共投入1400多亿元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效果显著。
奥运会期间,北京更是制订实施了极为严格的临时控制措施,具体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行以及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业停工、停产、城区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等。单双号限行后,北京每天减少了近200万辆机动车,比2002年北京市机动车总量还要多,奥运会期间削减的机动车污染物就达到近12万吨,相当于限行前北京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3%。
此外,为了在奥运会期间切实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身体状况,虽然臭氧浓度并不在奥运会承诺范围,北京仍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作为重点突破。2008年6月底,北京仅用时13个月就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少向空气中排放油气2万吨。相关专家对此表示,北京创造了世界速度。
2009年3月30日在加舀大温哥华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上,北京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首次颁发的体育与环境奖。
杜少中告诉记者,在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上,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主席施密特向北京颁发了此奖项,并祝贺北京在“鸀色奥运”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际奥委会国际合作与发展部主任西托雷在介绍北京获奖的理由时表示:“这个奖项我们绝对不能错过刚刚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的北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北京2008奥运会环境独立评估》报告指出,北京成功履行并超越了其做出的‘鸀色奥运’承诺,为北京、中国、奥运会和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环境遗产,这就是授予北京这个奖项的理由。”
数据显示,北京2008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74天,比例高达74.9%,比2007年多了28天,其中,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天天达标,7月28日至8月28日连续32天、8月30日至9月29日连续31天空气质量达标,创下1998年以来连续达标数最长的纪录。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