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能叫矛盾。全世界只有一个规则,那就是FIFA的规则。你要不承认它,那就去搞一个15人踢的比赛好了。”
按足协登记的年龄,戴琳还未满22周岁呢。小小年纪,却很有些历尽劫波的意思。
在中国国奥队进行军事化训练期间,曾有球员向来自军队的教官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你找过小姐吗?军人与足协都忍无可忍,宣布把当事球员开除出队,最初公布的名单里,就有戴琳。
2008赛季接近尾声时,上海申花与辽宁宏运打了一场关键而蹊跷的比赛。前者上半场轻取3比0,后者则在比赛最后10多分钟少一人的情况下连扳两球,追成4比4。
中场休息时,教练曾怒斥一位球员:“你的胆子也太大了!”据说,该球员就是后防主力戴琳,下半时开始,戴琳就被换下。到后来,戴琳曾到预备队报到,宏运俱乐部也多次暗指戴琳涉嫌打假球,而且不止对申花一役。这一次,除了戴琳自己,没有人站出来证明他是被冤枉的。
像典型的中国产的中后卫一样,这个年轻人场上容易冲动,容易犯规,小麻烦不断,但谁也不曾想到,2009年夏天的麻烦会这么大。
戴琳在今年春季由辽宁宏运自由转会波斯尼亚一家俱乐部,很快又完成国际转会,加盟上海申花,被视为利用国内与国际转会制度的不对接,“曲线转会”,冲击了中国俱乐部的“潜规则”,他和上海申花甚至因此被当做足球圈的公敌。
大大咧咧,不好好说话,朋友不多,这是在国奥队期间戴琳留给随队记者的印象(国字号球队里的大连籍球员,似乎很多都这样,总显出一副凡事无所谓的样子),一位女记者对戴琳的评价是,“没什么心眼儿”。显然,利用规则漏洞这类事,不似戴琳一手策划的。
蹊跷的是,在两次转会风波中,戴琳背后的神秘经纪人始终不曾露面,与辽宁宏运俱乐部的交涉,基本都是戴琳亲自出面。
一种说法是,申花俱乐部现任主帅贾秀全在戴琳转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戴琳在中国青年队期间曾师从同为大连人的贾秀全。
当然,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幕大戏的真正导演,是一直渴望得到戴琳、又与辽宁宏运谈不拢价钱的申花老板朱骏,一个精明的中国商人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利用规则漏洞,是很容易想到的逻辑。
在许多中超老板看来,朱骏是有“前科”的,去年武汉光谷队退出联赛,申花利用规则漏洞而洗脱本队的红黄牌累计,也曾引起巨大争议。
作为新经济时代的冒险家。朱骏的成功模式也是全新的,他会告诉其他老板,非常抱歉,我的头脑里对所谓潜规则没什么概念。
他成了游戏玩家里的异类,大家反感他的理由,只因为潜规则被一再破坏。
在申花基地,我见过朱骏两次,他不是在指导一名后卫如何站位,就是在食堂里向教练们大谈球队战术。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个常常越俎代庖的老板,但在挑战潜规则这件事上,必须不吝掌声与喝彩。
潜规则这东西,即使确有其存在的空间,难道不应该是在一个逼仄的角落吗?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出来招摇?在中国足坛,为什么一个潜规则破坏者受到的鄙视,简直比规则破坏者尤甚?
博斯曼像秋菊一样打官司,最终颠覆了欧洲传统的球员转会制度。在中国,独具特色的转会制度拒绝与国际接轨,依旧坚冰一块,球员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偶尔有人愤而挑战潜规则,引起坚冰程度不同的晃动。
关于球员自由转会的“危险”,2008年年中的中超老总会上,中国足协曾提醒大家留意,多数老板不以为意。中国的足球老板们习惯于一年一签合同,觉得这样便于控制支出,又轻车熟路,不希望改变现状。
今年年初,“周海滨转会事件”甚嚣尘上,中国足协再度敦促老板们按国际惯例与球员签约。老板们隐隐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大多不是选择真正与国际接轨,而是“变通”一下,表面上与一些年轻球员签署为期五年的长期合同,掩人耳目,实际上仍是一年一签。
看起来中国的坚冰竟不是一个“博斯曼”能敲碎的,需要不断有人加入进来。
我毫不怀疑,迟早会有球员与俱乐部撕破脸皮,把两份合同的猫腻丢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继周海滨、戴琳之后,朱骏自己也有潜质成为下一个“中国博斯曼”,尽管他维护的不是球员利益。
我问上海申花的新闻官、曾是“国际球员”的谢晖:“你个人怎么看待国内潜规则与国际规则的矛盾?”
“这不能叫矛盾。”谢晖答道,“全世界只有一个规则,那就是FIFA的规则。你要不承认它,那就去搞一个15人踢的比赛好了。现在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搞什么潜规则,简直是荒谬。”
荒谬的现实正不断遭受冲击,老板和官僚们也借此被普及了常识。他们或许还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博斯曼胜诉之后,欧洲俱乐部(尤其中小俱乐部)老板们一度很悲观。但利益相关方在新规则下很快实现了新的平衡。天并没有塌下来。 ☐ 文 关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