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可谓黑龙江的体育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圆满举办,龙江女孩白雪勇夺世锦金牌……这些,对黑龙江体育产业的完善、腾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一直以来,让黑龙江众多球迷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国人普遍关注的足球等职业联赛机制中,难觅黑龙江本地队伍的身影。
● 为足球雄风再起,我省倾尽全力
随着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下滑,黑龙江足球产业也进入“潜伏期”,其关键就是黑龙江这一当年的龙头体育产业受外界大环境制约严重,没有多少“自力更生”的能力。加上黑龙江本土没有职业足球队,场地利用率自然也就跟不上,一系列的诸如场地维护、草皮保养、人工及器材成本消耗等都成为了不小的问题。
但为了这场比赛,黑龙江体育人倾尽全力,为了能够达到国际A级赛事的场地标准,哈尔滨下了大本钱,铺设草皮,改造运动员休息室,完善灯光设备,足足花了600多万元。
按照国足最初的计划,考虑到黑龙江天气等因素,国足教练组本来将比赛时间定在下午,而这样会有很多龙江球迷错失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机会,为此主办方在多方努力下,将比赛时间改在晚上,赛程的改变,就意味着又要投入巨资安装灯光系统。但采访中我省体育人却纷纷表示,借助国家队首次在冰城进行A级球赛的机会,将体育场设施改造到国际比赛的水平,为今后继续承办国家队的比赛打好硬件基础,也让足球雄风在黑龙江大地再次崛起。
● 家门口的“足球盛宴”球迷似过年
“走,9号晚上看球去!”中塞之战前的这几天,哈尔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球迷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打招呼。球迷杨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足球比赛,太渴求那种万人观赛呐喊的场面了。女球迷徐雪娇说,终于可以在家门口的赛场上呐喊一次了,让世界听到黑龙江女球迷的助威声。
比赛前的几天,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黑龙江各地球迷蜂拥至哈尔滨,为的不仅是到球场为双方球队加油,更多的则是对足球运动的痴迷和喜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黑龙江潜在的专业球迷众多,而9月9日的这场足球赛让他们好似过年一样欣喜。引用一位球迷的话,“此时球队输赢已不再重要,因为这场国际级别赛事圆了我们在家门口看足球赛的梦,这已经足够了!”
● 天赐良机,完善黑龙江体育产业经济链条
“中塞之战”在哈尔滨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天赐良机,黑龙江想借此东风作大足球牌,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吗?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郭铭玉欣喜地告诉记者,借本次比赛之机,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不仅场地进行了全面改善,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告诉所有球迷,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能够满足国际足球比赛的场地。今后,省体育局将继续开发这块场地,将其完善成可满足田径等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场馆。
黑龙江体育及相关产业经济链条也借此东风逐步形成着,郭铭玉局长还向记者透露:“我们力争今后每年都组织一些类似级别的国际赛事,利用赛事为平台,创造黑龙江省浓厚的体育氛围。”
● 潜力巨大,今后有望做大做强足球项目
黑龙江近年来体育成绩提升较快,尤其是奥运会、大冬会后,省相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让运动员们可以有机会增强实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提升实力的基础上,把黑龙江的体育项目及周边产业做大做强。谈到今后黑龙江省足球项目的未来,郭局长表示,多年前,足球这项运动在我省曾经很普及,也曾有过专业足球队伍,并得到众多企业和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先后组建过哈尔滨兰格、毅腾足球队。但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我省足球水平目前还有不小的差距。
郭局长表示,省体育局目前也正在认真研究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加大对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力度,注重体教结合,力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黑龙江青少年足球项目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 □ 记者 何燕 刘明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