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名列金牌榜第一,这已然成为近几届全运赛场的主旋律。八运会时,东道主上海在金牌榜上压倒辽宁,成为金牌第一大户。尽管后来由于药检原因,上海的一名金牌选手被取消了成绩,辽宁勉强返回金牌榜首位,但那时所有的庆功会都开完了,谁还会记得这事儿。九运会时,广东是东道主,因此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金牌第一大户。十运会,东道主江苏更是“厉害”,从来没有进入过全运会奖牌榜三甲的江苏代表团以绝对优势,囊括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
山东代表团从八运会开始进入金牌榜三甲,虽然在九运会上名列第6位稍微逊色,但十运会又重返第3位。本届全运会,山东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金牌第一”的口号,而是将目标定位在更高层次的“全运大金牌”上,但其实也暗含了对成绩的高要求。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第11届全运会的“全国第一”花落山东绝不出人意料。
统计数据显示,东道主在全运会上的优势是其他代表团所无法比拟的。一则来自九运会赛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激流回旋比赛进入到决赛阶段,当东道主选手顺利结束比赛并拿到高分之后,实力强劲的卫冕冠军上场了,此时一名工作人员摸出对讲机,说了这么一句话,“上游,放水!”结果可想而知,卫冕冠军被淹得不轻。
本届全运会赛场上,倒还没有如此有趣的故事。只是听说,在铁人三项女子比赛中,东道主选手轻车熟路捧金而归,获得亚军的那位名将虽然实力不处下风,但由于对线路、地形不熟,跑了不少冤枉路。谁也不否认,在任何一种重大体育比赛中,东道主总会有一些东道主优势。山东肯定也不例外,他们合理利用了这种优势,在赛程安排、选手双计分以及交流选手协议计分等方面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东代表团的夺金热点还没有开始爆发,而另一层解读就是,东道主的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过去说,这是体育竞赛游戏的一条潜规则,其实现在潜规则已经登堂入室,变成了真正的运行规则。啥叫天时、地利、人和?这就叫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无可厚非。
□本报记者/黄 岩
16日电自济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