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济南当地主要媒体都关注一个话题:十一运会后,大型体育场馆特别是济南奥体中心的场馆如何利用?奥体中心主任张忠明表示,他们有信心使奥体中心今后不会成为政府的“包袱”。
据透露,济南奥体中心将有三大收入来源;首先是8万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有三分之一的房屋有了租赁意向,十一运会后将召开招商会;其次是举办大型赛事和大型活动;再就是场馆的冠名和参观、健身的门票和收入。
三分之一的房屋租赁,而且是意向,恐怕填不上多大的“窟窿”。至于举办大型赛事和大型活动等,这是大型体育场馆都提到的招数,但操作起来却不见有哪一家办得红火。就连大名鼎鼎的“鸟巢”,一年多来引起轰动的大型赛事和活动,大约就是一场意大利杯决赛和一个成龙的演唱会。举办品牌赛事,也许可以大把创收,但就连首都北京都招不来多少品牌赛事,更何况济南了。要招来品牌赛事,得有“群众基础”,即所谓体育文化,以及普通市民在体育健身和休闲上的消费能力。
记者今天上午来到奥体中心看田径比赛。能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观众,这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有组织的助威团,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齐刷刷占据一片片区域。然而11时不到,这些“特殊”的观众就统一退场了,偌大的体育场变得空空荡荡。
在欧美国家,稍有档次的田径比赛观众通常都坐满了看台。当然,不止是田径,人家已经养成了成熟、利润巨大的职业体育市场,体育产业是一个分量很重的产业。在我们这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困难、资源闲置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以为根本原因是,目前我们的体育市场发达程度、体育消费能力,还“消化”不了这些高档次的、豪华的大型体育场馆。
要不就侧重公益性,把场馆免费和少收费地向公众开放。但一打开门就会增加维护费用。所以许多场馆干脆闲置起来。
闲置恐怕是难以避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包袱”不好卸。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