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画外———
“赛场钉子户”,这是本届全运会上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不满判罚拒绝离场或拒绝配合赛事进行的选手。
柔道赛场成为了“钉子户”重灾区,男子66公斤级山东选手任佳文、女子48公斤级四川选手龚华、女子78公斤级内蒙古选手张美玲等人都曾经拒绝离场,任佳文甚至和教练、工作人员为此发生撕扯。而在最近的一次争议中,女子无差别级江苏运动员刘欢更是在比赛中先后拒绝称重、痛哭流涕、同裁判理论,最后拒戴银牌、拒绝合影,几乎是全面不合作。
“钉”在赛场上不走,公开向裁判表达不满,如今选手的风格似乎和以往有了明显区别,不再那么“含蓄”,而是越来越“非主流”。
和许多裁判打分项目一样,柔道受裁判判罚影响很大,可以直接决定比赛结果,因此,对裁判的要求也就特别高,而选手也就相应对判罚特别“敏感”,这些都容易理解。不过,在全运会这样的赛事中,“敏感”会被放大,裁判如果出现有意或无意的偏颇,产生的影响难以预料。
此前在跳水比赛中,已经爆出了和裁判有关的问题,无论是否属实,客观上却已经影响到了裁判的公信力,并提高了公众和选手的“敏感值”。而柔道赛场上“钉子户”的出现,则是选手的一种行为反馈,这种公开的不满表达直指公平竞赛的基础,为全运会涂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柔道比赛已经结束,“钉子户”们也将不得不带着愤懑各自回家,但整个赛事还没有结束,裁判仍是重要组成部分,赛会理应提起重视,完善申诉机制和对裁判的监督,如果确有严重误判,内部应该按照规定有所处理并披露必要的信息。如果裁判缺乏有效的监督、暗箱操作仍有施展空间,那么“钉子户”也许还会出现。
■文/李然
■漫画/陈彬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