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障碍赛,回荡着“不服,不服”
夺冠后的吴莎激动得泪水盈盈
盛泽田冲上赛台久久不愿意离去。这个行为让他领到了一张黄牌。
全运刀法第一式 “单刀直入”是全运江湖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一式刀法。每个能走上全运擂台的江湖客,在此式刀法上少说也浸淫了五年以上。没有“单刀直入”傍身,江湖不是传说,就是噩梦。
“单刀直入”很简单,就是站在华山之顶或紫禁之巅或街头巷尾,与对手公平决战,或赢得名利双收,或输得一败涂地。
最简单的刀法练到极处也可以笑傲江湖。比如男排小组赛山东队与浙江队的比赛,按照规定,一方砍够25刀并多砍对手两刀,就可以胜出。
但双方硬是你一刀我一刀砍了个没完没了,最终一方砍了对手43刀,另一方回敬41刀。我们只能惊叹双方内力之深厚,心脏之顽强。
与此类似的还有女子撑杆跳高决赛,安徽选手吴莎和陕西选手李彩霞早已锁定前两名,但为了决出谁是冠军两人又各跳了四次。4.50米全部失败,4.45米全部失败,4.40米全部失败。直到4.35米,吴莎过去了,李彩霞却被横杆挡住。当体力不支、招式用尽之时,“单刀直入”也可以比谁的破绽更少些。
最简单的刀法砍的不一定是擂台上的对手,也可能是擂台上的裁判。男足甲组小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数名天津球员边舞刀边踢腿,追着主裁判何志彪厮杀了150多米。估计当时何志彪终于理解了“男怕入错行”的深意,如果不做足球裁判,场子就要小很多,就不用跑出150米才进入“和平饭店”了。
对裁判出手的,也不光是运动员,逼急了教练员也可能操刀上阵,演练几式“单刀直入”,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男子古典式摔跤120公斤级决赛中,裁判宣布黑龙江选手刘德利获胜前,曾连续三届在奥运会上勇夺摔跤铜牌的盛泽田杀入赛场——他的目的是为弟子上海选手刘昊申冤。赛场上,盛泽田与裁判当面PK。要不是有人及时劝阻,盛泽田甚至可能让裁判亲自体会一下自己的摔跤技术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教练为弟子出头也不是没有挨刀的可能,而且操刀的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柔道男子66公斤级比赛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传奇般的事情。山东选手任佳文不满裁判判罚,委屈地流下泪水,并赖在赛场上不愿离开。山东队教练劝说无果,准备将其拉走。输红了眼的任佳文居然对自己的教练动手,由于不敢下重手,比赛经验又没教练丰富,几个回合后,师傅战胜了徒弟,任佳文被带离赛场。如此奇观上演了20多分钟,让观众大呼过瘾。
最简单的刀法也不一定惟有在擂台上才能使用。男子3000米障碍赛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亚军、江苏的林向前意犹未尽,向冠军、山东选手孙文利出刀。“比赛中,山东交流到新疆的一名选手不断地踩我,干扰我的比赛,这种战术是公正的么?你要问问你的良心,这样的金牌挂在胸前你自己是不是配得上?……”金牌在手的孙文利对此不屑一顾,平淡回应。但某山东记者却拔刀相助:“林向前,体育比赛是靠实力说话,男子汉要输得起。你这样攻击诋毁孙文利,我觉得你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随后,两人刀来刀往战作一团。林向前被工作人员拉走后,江苏记者又开始为林向前出刀,记者们的唇枪舌剑甚至要比比赛精彩几分。可惜,现场只有记者,没有观众。
记者们的挥刀相向证明,最简单的刀法不是惟有高手才能练习,只要有胆量、有力气,其实人人都可以“单刀直入”。110米栏比赛结束后,刘翔向观众席上扔了条裤子,就让本来和平共处的观众们一时间纷纷拔刀在手。要不是组委会准备充分,安保人员及时出手,观众席上的“单刀直入”更可能刀刀见血。
男子排球、女子撑杆跳高的“单刀直入”是正常的,任何一名运动员、一支运动队都会把战胜对手作为终极目标。流出最后一滴汗,使出最后一分力,是他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虽然最终他们还是为了名和利,但也无可厚非,无利有几个人能起早。
运动员、教练员对裁判的“单刀直入”就值得商榷了。究竟裁判的判罚有没有问题?裁判的权力如何制约?运动员、教练员对裁判的判罚有问题时如何申诉?其实,这一切比赛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还是出现这样的闹剧,不外两个原因。一是,申诉的路走不通;二是,运动员、教练员太重视比赛的结果,一时间无暇考虑后果。
“师徒之战”则是这出闹剧的最高潮。对培养自己多年的教练动手,可见运动员已经疯狂到何种程度。也不由得他不疯狂,各省对全运会冠军的奖励,除了数十万奖金还有未来工作的许诺,吃青春饭的运动员即使不为了钱,也会为了“养老”,疯狂一把。
记者们直接参战有些“入戏太深”。记者的职业要求客观地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需要在大部分时候做一个旁观者。此刻出头,除了同乡之谊,估计也打着拉近与全运冠军关系、获得该省体育局支持的小算盘。
哄抢明星物品已经屡见不鲜,甚至连某些超市的商品降价都能造成混乱甚至惨剧。至于参与者的动机,人尽皆知,不再赘述。
其实,有“单刀直入”的机会已经是幸运的了。起码有些人能得到公平比赛的机会,起码比赛不公平时可以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了解了第二式“背后捅刀”之后,你就会知道全运江湖中只会“单刀直入”,就只能是弱者。
本报记者 张立宇
记者观察·兴奋剂 出场:《广州日报》记者许蓓(27岁)观察:兴奋剂事件
XX服用兴奋剂,我们早就知道了 许蓓首次参与全运报道,但已有四年的工作经验。记者问她参加此次全运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说“挺黑”,胆儿够大吧。所以,她会追踪报道兴奋剂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某兴奋剂事件中,选手大声喊冤,或许多数人的同情心都会扑通扑通跳几下。是啊,他们难道真会“傻到去送死”吗?或许真是被陷害呢。许蓓说了,很多事情不好说,看待这些事情,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比如XX服用兴奋剂,我们早就知道了,在她比赛后我们就听到消息了,有关方面已经收到了检举她的信件,她服用什么药、成分有些啥,写得是一清二楚,你想这个能有假吗?这不,她参加另一场比赛那天,都热身完了,裁判才把她请出来。”许蓓说这些事她们接触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比如很多田径项目,肯定有用药,就是看你用得是不是时候,看人家能不能查出来,看人家查不查你。”许蓓说,很多事都是意料之中的。“不是有人提起申诉嘛,就看她背后力量有多大了,既然查出来,她肯定是用药了,是不是把责任记在她头上,就等结果吧。但是我觉得她现在喊冤只能让自己更黑,官网都公布了,你怎么申诉也是很扯淡的。”
许蓓说起当年孙英杰在被查出服用兴奋剂时喊冤的情景,“当年孙英杰给自己找的那个被陷害的理由就很可笑啊,她说自己随手拿了一瓶水就喝了,然后就怎么样了。其实,赛前都要给运动员上教育课的,饮用水自己要注意什么的,所以说,说再多也是狡辩,狡辩也没用。”
许蓓说,在体育赛事里夹杂着各个利益集团的斗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又一次语出惊人,“一些老的记者,在他们拿到运动员的名单时,名次归属基本上就能估个差不多了。”
广东女篮的一位助理教练曾和许蓓说,“体育比赛没有了体育竞技的味儿,那还赛个什么劲呀,国家花钱培养这么多运动员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显然是有点消极了,不过,此次全运会三例兴奋剂事件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设法去解决,当然,这也是需要过程的。
本报记者 温丽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