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结束两天之后,张军慧仍然坐在他位于中央球场底层112号的办公室里,德约科维奇和库兹涅索娃捧走了“中国之杯”,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
北京的深秋难得地没有一丝风,只有阳光,诺大的场地也只有清洁工在行走。张军慧,这位新闻工作者出身的赛事经理人如今可以安静地坐在办公室,仔细审视那非凡的9天发生的一切,所有的球星都已经退场,而现在来采访他的记者,竟然还把他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这是一届意犹未尽的中网。
中网确实赢了,在决赛之后,张军慧参加了他们市场部的联欢,有人告诉他,在钱柜歌厅,中网《骄傲飞翔》主题歌都排在点播榜前几名了,这个小事情让他无比骄傲。这位中网的元老经历了中网的草创,经历了中网升级和迁址的大跨越,他自称一开始就不懂网球,但现在只要一想起网球,心里面每时每刻都有冲动。
因为,他心里的大满贯无时不在。
《网球》:我看到中网比赛前两天的人流就非常的大,这是以往比赛没有见到过的情景,对于这种景象,你事先预料到了吗?
张:对于头两天预计到了人会多,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多。其实去年我们通过嘉年华这些活动的积累,2008年我们的入场量就非常大了,2008年我们第一天的入场人数达到了5000人次,那时候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娱乐元素很吸引人了。今年因为阵容整齐,宣传力度够,又恰逢十一,所以第一天的入场人数达到16000人次,这确实让我始料未及,我本来想达到七八千就很不错了。
《网球》:在决赛和半决赛的两天,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看台都满了,但包厢却还有不少空座。
张:今年用于销售的包厢有两百个,有百分之50的都销售出去了,特别是重点场次的。剩下的百分之50是给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看了今年的比赛,我想借你们媒体再次强调,我看到那些空着的包厢是非常心痛的,我想赞助商看到也是非常心痛的,你拿到了权益却不充分利用,特别是决赛的时候,看台全部满了,包厢却留出了不少座位,并且外面还一票难求,门口的包厢都已经被卖到了天价。
《网球》:记得七号八号两天日场结束得都比较晚,夜场比赛被延迟到深夜,很多夜场持有夜场票的观众入场也很晚,这对你们的工作有影响吗?
张:这其实并没有影响,因为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大家都熟悉了网球,熟悉了网球场上会发生的一切。日场有四场比赛,夜场有两场,时间很容易被延长,尤其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打到了抢七,时间就拖得很长,这也是网球的特点。当然,明年我们会在赛程上进行更精致的调整,让大家在最好的时间看到最好的比赛。
《网球》:半决赛期间,在中央球场激战的同时,中网网动中国的活动也在外围球场热闹地举行,这个活动对中网的推动效果如何?
张: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啊,所有来北京参加比赛的其他城市的网球高手,既能在这打比赛,又能看顶级的赛事,很多人都说,昨天看了比赛,今天来打比赛球都长了不少。我自己有时候都有这种感觉,看比赛就会有很多想法,自己就会手痒。并且我相信他们会在中网结束之后,把他们的感受传播给其他人,他们都是各个地方的网球精英分子,极大地推动中网的影响力。
其实我们打造的就是一个网球的嘉年华,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一个比赛。
《网球》:说到嘉年华这个概念,我记得是中网嘉年华从2007年开始的,音乐会、啦啦队表演,绘画等很多形式你们都尝试过,经过这两年的积累,你们应该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你觉得哪些活动是最适合于中网的。
张:通过嘉年华,我们向所有的合作伙伴传递着一个概念:在中网,你所有的活动要围绕着网球来设计,吸引大家的参与。今年我们看到不管是奔驰劳力士这样的高端品牌还是一些中端品牌,每个企业都在围绕网球下功夫,在做功课,他们在这里下的功夫,把嘉年华的概念给提升了。除此之外,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在做嘉年华的舞台,比如啦啦队展示演唱会这些,很多人都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我们会永远做下去。我们很多企业已经主动融入嘉年华的概念,我们每天都推了一个主题日。
我今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中网小画家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青少年即使不打网球,也很容易了解到赛事。很多孩子的画让我很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中网是什么,非常有感染力,小画家活动我们是会长期做下去,这是非常好的推广方式,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网球运动中来,不一定非要拿起网球拍。
除此之外,中网主题歌也是个不错的活动,音乐和网球的关系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骄傲飞翔》这首歌被很多人接受和传唱,我听说在钱柜歌厅点播率非常的高,都排到前几名了。我们还做了彩铃,通过这首歌曲来传播中网的文化和理念,这是个长期的方式。
总的来说,嘉年华是围绕中网来展开的,很多好的项目我们会继续保有,再开发一些新的项目。
《网球》:这些活动把奥运场馆利用得非常充分,和光彩相比,是不是不再感觉局促了?
张:对,奥运场馆满足了我们的所有想象,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流线设计并不合理,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观众进来就是从西一直走到东,然后出去就是从东一直走到西,没有形成区域的环行,其实这个场馆在使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中央球场看完比赛,很多观众就懒得走到门口的嘉年华区域了,路程太远了,这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光彩虽然面积很小,但它还是有一个好处,你从入门走到中央球场,一二号球场,你就能看到所有的东西。
《网球》:那现在准备扩建的新场馆主体方是谁呢?他会和我们中网是一个怎样的合作关系?
张:是朝阳区政府,我们做赛事,他们做硬件,我认为体育场馆的投入巨大,任何一个经营机构来做这个事情都承受不了。好的场馆却是好的赛事的基础,举办好的赛事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改变这个区域的生活品质,是公共服务的范畴,不是经营的范畴。所以我觉得朝阳区还是非常有眼光的,他们为一个好的赛事,为自己的区域经济投入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从这个场馆未来经营的角度考虑,如何利用中网这种无形资产,利用中网的感召力,把这些感召力变现,就能实现道器合一。如果每年搞一个赛事就完了,那对于我们这个公司来说是没有问题,但对于这个场馆来讲,经营的压力非常的大,所以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网球》:本来中网2008年就打算在奥运场馆举行的,后因故推迟,现在回过头去看,推迟一年应该是个很明智的举措。
张:当然非常明智,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奥运球场正在建设,但建完之后发现和我们的要求有差距,比如球员服务区的需求,座椅,VIP包厢等等。奥运的网球场馆是淡化商业概念的,不强调观众服务,而我们却是最强调服务的,你走到任何一个区域都能感到我们的服务,奥运结束后中网开赛还不到一个月。即使匆忙搬进来,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宣传噱头,但却保证不了品质,我们中网是要求品质的,任何规划都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去做,不保证品质我们不会轻易去做的,像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都很满意。
《网球》:再说说比赛的事情吧,今年我们看到萨芬娜罗迪克这样的大牌出局,但中网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比赛的整体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你认为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首先我想说大牌这个概念,我认为体育赛事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没有一个球员主观上会来了又想退出,职业球员来了就是为认真打好比赛。媒体前几年很关注这些事情。其实遭遇意外的还有很多不出名的选手,他们走就走了吧,反正也没有人关注,大家都只关注大牌,大牌出局了,大家就有时候会联想到是不是赛事出问题了,其实不是这样。我觉得一个真正成熟的网球市场,大家都会接受这些事情,在四大满贯这都是很平凡的事情。观赛的心态是反映了一个市场观众的成熟度呢。
我们今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是因为我们今年的赛事不同以往,坦诚地说,没有一个大牌愿意在中网出局,他们的出局都是因为迫不得已,我们有那么多的奖金和积分,谁舍得放弃啊?出局是他们的最大损失,不是我们的损失。未来中网是一个明星追逐的赛事,不是我们追逐明星。未来的巨星要是不来中网,他将丧失亚洲的球迷。
《网球》:说到亚洲,我想起你去年谈到过亚洲是个巨大的网球市场,中网有可能成为亚洲市场的核心,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你的设想是否得到了某些印证呢?
张:应该这么说,我们这第一年走得非常坚实,步伐是我们预期的,真的是脚踏实地地踩住了,为我们的下一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一直在说亚洲需要有大满贯,第五大满贯我预言一定出在亚洲,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因为欧美市场都被四大满贯占据了,迈阿密本来是有希望的,但有美网在那里。不是因为中网现在很强,而是因为亚洲有一个空白在那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大满贯,那不是自己喊出来的,而是需要别人去公认的。我们在往这个方向走,我们运营的方向、我们的目标都是正确的,我们坚持几十年,一定会有效果,
《网球》:今年中国球员的表现很出色,她们对中网各方面的影响是不是很明显呢?
张:中国人看体育有很大程度是民族荣誉感。我记得前几年中网的时候,还有人在看台上喊中国人加油,说起来这是不懂网球,但这反映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不能因为这个批评我们的球迷,他不懂网球还来看网球,这你应该感谢他而不是批评他,而是要引导他。那时候喊中国队加油,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有一种民族情结,运动员是为国争光的。我们的球员表现好,可以激发更多国人对网球的热爱,对中网的热爱,具体的效果我无法去统计了,但肯定对中网有很大推动。我们的球员表现出色,很大程度是因为国际球员不了解我们,特别是中国的二线选手,今年的中网是中国金花的又一个高潮。
《网球》:最后决赛的时候雨终于来了,那时候是不是觉得是对你的考验?
张:其实我一点都不紧张,假如十天赛事一点雨都没有下的话,那么我们运气也太好了,有一场雨很正常,雨让观众感受到了我们组织的功力,下雨的时候次序井然,虽然雨下了一个半小时,但没有人抱怨,都很自在地享受我们的服务,这种状态是非常让人喜欢的,让观众感觉到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得到享受,心态都特别的好,我们也锻炼了一下队伍。我也知道那个雨下不长,气象专家都在现场,在给我看云图,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赛事总监也在和我一起在看云图。我担心是要下个半天的雨,那后面的比赛就得推迟了。当时我确实是非常的欣慰。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雨披,要是下得太大我们会给每个观众发,不紧张是因为我们有充足的准备了。这场雨验证了我们组织运营的水准。
《网球》:今年的成功会不会促使你们改变下明年的价格战略,比如电视转播、门票这些。
张:今年参赛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这些价格上的策略,这个方案是会持续一个周期的,至少五年,不会因为形势好就去随行就市,在年初的时候还有人说中网价格太贵了,我们也没有降过,但他们在今年就认识到中网的价值。我们只会遵循着我们策略一直往下走。
《网球》:回想起中网元年,你们提出的向第五大满贯迈进,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口号。
张:我们始终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来工作,向第五大满贯的口号迈进是第一年提出来的,我们后来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其实一直在努力。未必我们这辈人就能看到这个目标的实现,但做一个事情都得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哪怕花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