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杰加盟广厦,陈信安加盟东莞,颜行书加盟上海……来自宝岛台湾的明星球员,如今纷纷“抢滩”CBA。不出意外的话,新赛季CBA中将有超过5名中华台北球员,为历年最多的一次(当年新浪狮整队参赛除外)。
以前在CBA,中华台北球员只是凤毛麟角,为何现在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吸引力大
早在1999-2000赛季,就有中华台北球员郑志龙效力于上海男篮。之后几个赛季,颜行书、王信凯、杨玉明和孙焕博先后加盟CBA。
CBA之所以能够吸引中华台北球员,薪水因素不能不提。之前林志杰试训上海和浙江广厦,两队都开出了比他原先高得多的月薪,最终加盟广厦的他,月薪从不足4000美元暴涨到至少1.5万美元。此外山西队跟许皓程签约一个赛季,月薪也是1.5万美元;林冠纶签约山西两个赛季,月薪8000美元……在CBA打几个月比赛,就能得到数倍于以前的薪水,对此中华台北球员当然乐意。
当然薪水高不是唯一因素,由于CBA水平要更高,一些球员来此打球也抱有提高个人水平的目的。“CBA的对抗性和水平比SBL(中华台北联赛)高很多,我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得到提升。”日前加盟东莞的陈信安如此表示。
多方促成
客观上说,中华台北球员的水平并不比大陆球员高到哪里去,但是各球队为何还如此趋之若鹜呢?
首先,CBA多支球队后备人才培养跟不上。目前由于受到外援挤压或球队急功近利等原因,多数球队在培养新人方面并不到位,而且彼此之间球员流通也很少,因此不少球队将补充阵容的目标瞄准中华台北球员——毕竟这些球员都有一定实力,而且不存在语言障碍,可以拿来就用。
此外,受惠于CBA“中华台北球员不算外援”的政策。篮协对外援的出场时间和人次都有限制,但是中华台北球员属于内援,上场时间和引进人数都没有限制,这也激发了各队的引进热情。中华台北球员技术细腻,而且善于团队作战,这也大大减少了“磨合期”的痛苦,所以CBA的中华台北球员有逐年增多之势。
作用各异
当然,中华台北球员加盟CBA,也不全是光鲜之处。这些球员进入CBA后,首先面临的就是适应问题。有着“台湾飞人”之称的陈信安坦承,“相比而言,内地球员身体素质更好,我们打CBA最大的困难就是对抗。”
其次,林志杰、陈信安等人以前都是所在球队的头号球星,整支球队都围绕他们设计战术,如今这些人要面临思想转变——在CBA,他们要从主角变成配角,能否适应这种心理落差也是大问题。
此外,能否适应CBA的打法也是问题。在台湾地区联赛中,各队都是以外线为主,而CBA普遍是更注重内线进攻,这个巨大反差不容小觑。目前在广厦的林志杰就遇到“瓶颈”,他的一些技术特点并不适合球队,如果不能尽快改变,也许很难有上场机会。
实际上,无论当初的郑志龙,还是之后的颜行书、王信凯等人,在球队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新赛季林志杰、陈信安等人能否占据主力位置,并且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水准,目前都还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 李元春 实习生 朱明月
相关链接 历届CBA中华台北球员代表人物
郑志龙 1999-2000赛季,郑志龙加盟上海男篮,成为第一位进入CBA的中华台北球员。
颜行书 2007年8月,颜行书加盟云南红河队,并参加过CBA全明星赛。
王信凯 2007年,王信凯加盟云南红河队,司职组织后卫,虽然身高只有1.76米,但速度、弹跳力和灵活性俱佳,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
杨玉明 2008年5月到吉林队试训,最终凭借自身实力成功加盟“东北虎”队。
孙焕博 2008年,孙焕博以内援身份孤身来山西打球,当时他在中国台北还没打过SBL联赛。
林志杰 2009年,“野兽”林志杰先后到上海男篮和浙江广厦队试训,最终加盟广厦队。
陈信安 素有“台湾飞人”之称的陈信安已经与东莞新世纪队签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