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欢迎仪式,仪式之后两国元首举行了会晤,并且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今天下午奥巴马总统参观了故宫,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就是奥巴马总统在故宫游览的情景。今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在寒风当中,奥巴马在故宫停留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据说奥巴马脱下了西服,摘掉了领带,不带阁僚,在紧张的访问行程当中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很悠闲的参观了故宫,在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郑欣淼的陪同之下,奥巴马是边走边看,而且在当中有一段郑院长还跟他说,说你走的这条路,总统走的这条路,当年只有中国的皇帝可以走,奥巴马是非常高兴,对这个记者说,故宫非常壮观,有机会还将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再回来。
奥巴马忙里偷闲,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而在大洋彼岸却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图片当中是华尔街的一个标志,就是华尔街街上的铜牛,在铜牛前为了纪念中美建交30年,同时也是为了呼应奥巴马总统访华,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也是在华尔街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所有这些都推高了中美关系的热度和关注度,在全球范围内。今天我们节目也将继续来关注这次全球瞩目的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以及在这个时期,中美两国的这样一个关系。
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两位,一位是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研究员陶文钊先生,还有一位是一位特殊的嘉宾,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同事,新华社的高级摄影记者刘建生,刘先生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我们所说的胡奥峰会,以及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他也拍摄了一组非常有说服力,或者是有特点的照片,我们这儿电脑里也有这个照片,我们不妨请刘先生一边看这个照片,一边给我解读一下。
第一张,可能当时正是走上联合记者会的主席台上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能看出什么呢刘先生?
刘建生 新华社高级记者:
这个是胡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大范围会谈之后出席共同会见记者。我感觉,他们刚走上记者招待会的台,我感觉从胡主席来讲,他的目光是比较坚定的,而且神态自若,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而奥巴马我感觉从镜头里看,他好像显得有一些心事重重的感觉。
水均益:
有这么一种感觉,可能是初来乍到,有一点人生地不熟,所以我说今天一定要让刘先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样的记者招待会的特定情况下有很多记者,但是摄影记者,加上它前面的镜头,是最独特的一个眼光。
我们再来看这张,这张也能说明问题,刘先生给我们讲讲。
刘建生:
这张实际上他的手是放在兜里。
水均益:
拿讲演稿。
刘建生:
应该是。当时我是想,他是不是从怀里能掏出一些有关中美关系也好,或者是解决经济危机的一些灵丹妙药,当时他没有说。
水均益:
如果让你写照片说明,您你说奥巴马能拿出什么。
这张呢?这张会怎么说呢?
刘建生:
这张是记者招待会以后,他和胡主席一块走下记者招待会的台子。所以感觉记者招待会之后他的神态有些轻松了。
水均益:
和刚才第一张有点呼应。
刘建生:
有些呼应,不太一样。
水均益:
我们这儿还有几张,不妨请刘先生再解读一下。这张很特殊,这张应该是昨天胡主席在设私人宴会请奥巴马的时候,奥巴马总统送给胡主席的一个礼物是吧?
刘建生:
对,一个礼物。
水均益:
什么礼物?
刘建生: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从夏威夷生产的围棋,它是一副围棋。所以我感觉他这些礼物和以前大家想的不太一样,比如说咱们王岐山副总理去美国访问。
水均益:
送一个篮球。
刘建生:
送一个篮球,这次可能也有一些猜想,送什么礼物。
水均益:
对啊,之前我采访过美国驻华大使,问过,私下他说我们也在想,比如说送一副乒乓球拍,或者是送一个橄榄球,但这也出乎我的意料,送了一副围棋,这个有点意味深长吧?
刘建生:
我感觉围棋是中国的一种比赛的技艺也好,他为什么不送国际象棋,或者送什么,可能里面很有深意,因为围棋它就是被公认的是一种最平等也好,规则最简单也好,这么一种博弈。
水均益:
围棋爱好者可不同意你这说法了,围棋爱好者会说,这里面深了去了,围棋布局。
刘建生:
这个问题不用跟我争议,因为我曾经是新华社两届围棋冠军。
水均益:
但是我觉得陶先生肯定也会呼应,这是意味深长的一个礼物,有人会解读说,会不会奥巴马暗示说中美之间是一种更加平等,但是比以前要更加平和,但是也是一种博弈。
陶文钊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我看到刚才这副围棋,我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我觉得这次奥巴马总统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尊重中国的传统,尊重中国的文化,刚才你讲到了,他到故宫去参观,这可不是一般的游览,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故宫,去长城看看,是完全必要的事情,不然你就不知道中国的传统,不知道中国的文化。中国人下围棋是中国的传统,围棋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
水均益:
对。
陶文钊:
所以他送一副围棋,而不是国际象棋,如果国际象棋,在我们看来就好像是在推荐西方的文化。
水均益:
吃你的马之类的。
陶文钊:
在推荐西方的文化,而现在他把围棋送给胡主席,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
水均益:
没错。这次奥巴马来中国访问,有很多关于中美关系的一些话题,所以我们也先感谢刘建生先生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组非常珍贵,也是非常独特视角拍到的一些新闻瞬间。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也知道在这次访问当中,我们听到了一些关于中美之间的,来自中美双方高层领导人的不同解读,或者说一些新的定义,其中来自奥巴马的一些定义,我们接下来就借助一个同期听一下。
(播放短片)
奥巴马 美国总统:
我们在这里会晤的这个时刻是美中关系从来没有过,对双方的未来比现在更重要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我们同中国的伙伴关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能够一起努力摆脱这次最为严重的金融衰退。
就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美国尊重中国领土的主权和完整,我们再一次重申,我们对一个中国的政策的坚定。我们也知道,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单一的问题,在刚刚进入这个新的世纪的时候,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建立的关系、我们保护的环境、我们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享的。
水均益:
从奥巴马这个话里面,我们也听到了美国,特别是奥巴马政府对于对华政策的一种基本的基调。说起来,美国对华政策在这些年一直在发生着一些调整和变化,我们在这儿再通过一个短片梳理一下从2005年到现在,美国对华政策,或者说中美两国这样一种关系的大致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2005年9月,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了对华关系概念中利益攸关方的概念,与布什刚上任的时候经常谈到的中国是战略竞争者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用佐立克自己的话解释就是,美国在政策方面需要看得更远一些;同时,双方应共同担负国际领域中的权利、义务。
2006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提出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者,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当年6月,佐立克递交了辞呈,然而利益攸关方的说法并没有如一些预测者说的那样随着佐立克离去。奥巴马上任之后,并没有立刻提出对华关系的新名词,就在他就职将满一年之际,佐立克的继任者詹姆斯·斯坦伯格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战略再保证的概念,斯坦伯格在描述这一概念的时候说,战略再保证必须设法突出和强调共同利益之所在,同时以直接的方式着手化解不信任产生的根源,无论那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问题。
11月14日,在亚洲之行的途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东京发表“亚洲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快速发展,不代表是对其他国家的威胁,美中紧密合作对两国都更加有利。
奥巴马:
美国不会寻求遏制中国,美中更深入的关系也不意味着对美日同盟关系的削弱,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力量源泉。
水均益:
我们接下来这个环节也欢迎我们的特别评论员宋晓军。我们注意到第一次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嘴里说到了这样一个概念,明确地告诉广大的中国老百姓,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刚才这个短片里面,我们这儿也有一个图板,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从战略竞争者、利益攸关方、战略再保证,到现在的战略再保证和不遏制中国,这两个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我想问您一下陶先生,您的解读,现在我们怎么界定中美关系?以前我曾经问过基辛格,我们是朋友还是敌人,还有更早的竞争者、合作者等等这些,到奥巴马这个时候,到此时此刻中美的关系,怎么界定?怎么形容?
陶文钊:
我觉得今天胡主席会见记者时候的一个讲话,后来我在《联合声明》里也看到了,就是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个我觉得可能是对现在中美关系的一个比较好的界定。你看这个《联合公报》,我读了这个《联合公报》以后觉得很兴奋,他一方面是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另外一方面,很多事情又讲的很具体。头几天我们都在说,两国领导人可能会谈些什么事情,我们说可能会谈这个,可能会谈那个,我们谈到这些事情,联合公报里头都有了,甚至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想到。这么多的问题,中美两国在这么多的问题,双边的、地区的、全球性的问题上都精心合作,还不是伙伴吗?所以我觉得伙伴关系可能现在是比较好的一个说法。
水均益:
但是也可能美国方面还不能够完全的、马上的接受说我们是伙伴,所以他现在游移在这个之间,是一种比如说战略再保证,还是一个不遏制中国,不遏制中国我们都听得懂陶先生,战略再保证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陶文钊:
实际上是这样,战略再保证我觉得跟佐立克的利益攸关方有相通的地方。斯坦伯格在讲战略再保证这句话前头那句话是,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繁荣的国家到来,到来到哪儿?他在到来前面还打了一个引号,到来到哪儿?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作为一个强大的、繁荣的国家到来。
水均益:
这个话奥巴马这次到亚洲也说了。
陶文钊:
然后他还讲到,在中美两国之间,我们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我们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比方说在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比方说外层空间、核安全与核裁军、军事透明度等等。
水均益:
包括所谓的人权等等这种问题。
陶文钊:
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还不太确切。所以美国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太确切,美国人心里就担心。
水均益:
也就是说美国还是对咱们有点不太放心。
陶文钊:
有点不太放心,是。
水均益:
所以也有人解读说,他实际上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告诉中国说,你的发展、你的繁荣我们都欢迎,但是千万别损害别人的利益,包括我的利益。
陶文钊:
他就是这个意思。
水均益:
但是我注意到咱们中方,包括胡主席这次的讲话里面提到的一个概念,那就是说中美关系,双方要尊重和照顾到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宋先生给我们解读一下,我理解也是中方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告诉美国说,咱们怎么合作,怎么做买卖,怎么共同来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没问题,但是你别触我的底线。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
对。说到核心利益,刚才咱们谈了四种说法,我们可以想到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老布什为了通用动力公司的几十万张选票,就可以把150架F16卖给台湾,当时虽然我们强烈抗议,也没有用。后来接着克林顿上来之后允许李登辉访美,还会派两艘航空母舰在台湾外面,这都是大家经历过的。
小布什上来了,当然还有南海撞机、“炸馆”等等这些过程,最后他在临下台的时候,又把64亿美元卖给了台湾,这个就是不断在触动我们的核心利益。
当然现在中美关系这样一个结局并不是由于我们的善良得来的,而恰恰是由于我们实力的增强,美国自己走背字,玩砸了的这样一个结果。他虽然承诺了,奥巴马也讲了我不会再轻易触动中国的核心利益了,我觉得让他说出这种话来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中国人已经很习惯美国人,很熟悉了这些年,看他说什么不重要,下一步看他做什么。
水均益:
所以我注意到有很多媒体,特别是一些西方的媒体,美国的媒体也在用直接或者间接的语言这么描述,实际上现在到了一个历史的关口,中美关系到了这样一个非常微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而这个节点正好是两国关系无论是平衡,还是天平发生一种变化以后,两国实力发生变化,需要重新界定一下中美关系未来更加长远的一种发展打下一个基调。
陶文钊:
我觉得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奥巴马总统都一再讲,现在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并不是说因为我们过去有了30年,所以30年一定就到了一个新时期。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是刚才你说的,从90年代到现在中美关系整个的一个变化,从过去那种不对称到现在变得比较平衡,我说的不对称就是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人普遍的认为,中国对美国没有战略意义,经济上,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有一个美国学者跑到我们所里来公开地说这个事情。所以当时美国人一再讲,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90年代一直在那讲这个话,我们这些研究中美关系的人总是试图去反驳人家。
水均益:
但是那时候你反驳也底气不足啊,是不是陶先生?
陶文钊:
是底气不足,这是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一个新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全球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这个是因为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突出,以前在全球合作方面还没有看得那么太清楚。
水均益:
上一节分析了中美关系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来看一下各国媒体对奥巴马这次访华以及眼下的中美关系是怎样的评论。我们首先来看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它基本的一个标题是《中美关系:紧密联系,认清区别》。其实说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几十年来美国政府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义如同万花筒。如今,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日益依赖,而两国的分歧依旧存在,需要认清不同之处。这是《华盛顿邮报》的。
再来看下面一个,这是这两天各种媒体转载比较多的,德国的《明镜》,欧洲好像有点自嘲,说奥巴马到中国,中美之间更紧密,欧洲已经从副驾驶变成后排。
我们再来看一个,英国的经济学家,我觉得他这一点说的挺有意思,他说对于那些与中国打交道的西方人而言,引用中国古典作品名句润色自己的演讲已经成为单调乏味的传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批评奥巴马这次也在引用“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样,还有孟子的这些话。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西方的媒体,包括CNN,CNN在说,作为首位有亚太渊源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清楚,美国未来的繁荣与安全与亚太地区是紧密相连的,首次访华将不会是一场纯外交性的会面。
我们请来的特约评论员周庆安先生,给我们来综合谈一下您的感受,结合外媒对奥巴马这次访华,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基本调子,您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调子?
周庆安 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总体上媒体的基本调子是对这次访华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而且从访华的各个过程来说,主要的国际媒体满足了这种期待,所以总体的基调是一种肯定的基调。
因为在整个中美关系的定位上,精英和公众是两个层面,精英就是领导人之间的会面,他们有一个主要的基调,但是媒体对于公众舆论来说有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媒体的这种影响从两个层面上体现,第一个层面就是再定义,他对中美关系有一个再定义,而且这种再定义往往是跟着新闻的事实来走的。
第二个就是再解读,比如说我们这次胡主席提出了面对共同竞争的伙伴关系,我想接下去这段时间,媒体又会对这个新的定义在继佐立克的定义之后,双方达成共识的这样一个定义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我觉得这个再定义和再解读从目前来看,国际性的主流媒体,排除美国国内的少数代表共和党利益的媒体,总体的国际媒体的态度是持一个非常肯定的态度。
水均益:
当然也不要忘了,实际上他们也有挑剔的这一点,所以我们注意到,有些媒体好像也说,没有特别实质性的一些成果等等,但是实际上就中美两国关系里面,我们仔细研读今天的《联合声明》的话,陶先生,确实也发现还是有很多实质性的东西,比如说派大学生来中国。
陶文钊:
对。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实质性的东西,甚至这些实质性的内容超过事先的预想,我都没想到会写那么具体,写那么细,体现在奥巴马总统跟记者讲话的时候讲到,要派10万大学生来,我心头一震,后来看到《联合声明》里面更明确的说,在未来4年里面美国要派10万大学生到中国来。因为我是80年代初到美国去留学的,这30年来,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留学潮,到美国,尤其是到所有发达的国家,现在回来的人也很多了。 (央视《环球视线》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