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体育专电(记者汪涌)奥运冠军邓亚萍、高敏和残奥会冠军孙海涛19日下午来到北京远郊延庆县的庆源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和这里的300多位孩子们一起分享体育带来的无穷快乐。
19日下午,冬日灿烂,但北京远郊延庆县的不少地方仍有不少积雪,室外的气温十分寒冷。下午2点,邓亚萍、高敏、孙海涛一行,驱车赶到这里,将所带来的价值数千元的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器材赠送给学校师生们,将“体育”的温暖送给这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
接着,三位奥运会和残奥会冠军又走进简陋的教室,各自上了一堂特殊的课,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邓亚萍告诉同学们,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乒乓球,但是由于个子矮,虽然在各种比赛中成绩都不错,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河南队和国家队看中,遭遇不少挫折。不过,自己始终在坚持,用实力证明自己。后来,终于实现了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的理想,一共夺得了4枚奥运会金牌。
在另一间教室里,小朋友们向高敏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高敏阿姨,你9岁就离开家去练跳水,想不想家呀?”“高敏阿姨,你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最想谁呀?”“我不会游泳,能不能也当跳水世界冠军呀?”
一个个天真可爱的问题,把见多识广的高敏也逗乐了。她告诉孩子们,体育其实不仅仅只是要夺得冠军,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学会坚持、有勇气面对困难,还能学会团队精神。有了这些素质,大家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而残奥会冠军孙海涛讲述的是自己虽然双目失明,但仍然通过顽强的努力夺得了一个个全国冠军和残奥会冠军,通过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故事,获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
上完这样一节生动的课后,孩子们欢呼着涌出教室。在不大的操场上,他们要和心目中的偶像们同场比赛。乒乓球桌前,孩子们排成长队,轮番和邓亚萍较量,不少孩子打得有板有眼,邓亚萍一阵猛夸。而羽毛球场上,高敏的对手们,表现得相当积极。篮球场上,孙海涛的一招一式非常规范,让孩子们忍不住鼓起掌来。下午4点进行的拔河比赛,除了上场的40位同学外,全校的师生们全都围在两旁,用高亢的加油声将这一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次活动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蒲公英计划”系列捐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的邓亚萍在返程途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体育鼓舞人心、慈善回报社会’。我们这些奥运冠军,也都是来自普通的家庭,正是体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希望能够利用体育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感染力,通过不断组织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更加热爱生活。”(完)2009/11/19 21:47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