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冰雪其他

冬奥会备战最后阶段 香港专家医疗团队保驾护航

来源:法制晚报
2009年12月10日15:23

  现在距离温哥华冬奥会仅有约2个月,中国冰雪军团正在进行最后的备战。在中国队背后,一支强大的医疗团队为他们保驾护航,这支团队的带头人就是有“运动员守护神”之称的香港理工大学健康和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陈方灿博士。

  50岁的陈博士已为中国军团服务过两届夏季奥运会,李小鹏、张琳、张宁、鲍春来、郑洁、朱芳雨……他的患者名单星光熠熠。

  昨天,记者在首都体育馆健身房见到了第一次为冬季项目“护航”的陈博士。“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协助医生、教练,保障运动员的体能康复训练,预防伤病和解决训练中产生的劳损等相关问题。”陈方灿说。

  陈方灿背景年龄:50岁运动员经历:上世纪70年代曾效力于广西水球队受教育经历:1993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大学获得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获康复研究博士后学位工作经历: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健康和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运动体能和健康促进部主任;2005年正式担任中国奥委会特聘专家和中国国家队医疗专家组专家

  护航·现场

  亲力亲为 给队员做“魔鬼训练”

  昨天下午,记者在首都体育馆地下一层的健身房里看到,短道速滑选手正在进行陆地和力量训练,陈博士在角落里指导速度滑冰选手安伟江进行康复训练。

  安伟江的问题是腿部关节劳损,这也算是他的“职业病”。近日,小安从长春的速滑基地赶到北京接受治疗。本来陈方灿已经安排了香港助手杨君健对安伟江进行一对一的治疗,但昨天他还是抽出时间来指导小安。

  陈方灿在器械上做了个示范,然后让小安照着做。陈博士蹲在旁边,一边给小安计数,一边用手试探他腿部肌肉的反应,助手在本子上做着记录。“今天练完,要给他腿部做冷敷。”陈方灿抬起头对助手说。

  小安告诉记者,这些练习看上去简单,其实简直就是“魔鬼训练”,晚上训练结束,早晨起床都没力气。“冰上运动员,骨关节面的磨损比较厉害。当伤情好转之后,需要将身体状态恢复到能够应付比赛的要求,所以上量后,反应就会比较大。”陈方灿解释道。

  护航·团队

  驻扎首体 专程从香港运设备

  陈方灿向记者透露,他今年年初就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邀请,为中国冰雪军团提供康复保障。

  “备战冬奥会的选手,都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能够为他们服务,我感觉责任重大。”陈方灿说。

  身为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的陈方灿,学校和中国国家队的工作都要兼顾。这一年里,他成了香港和北京之间的“空中飞人”。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他飞得越来越勤。

  上个月开始,陈方灿干脆驻扎在首体,和几个助手组成体能康复团队,根据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安排,兼顾到不同项目。

  陈方灿现在住在首体宾馆的一个套间里,卧室是他临时的家,客厅是临时工作室,也是运动员的“医疗室”,有时患者多了,连助手的房间也会被临时征用。

  岁末的北京寒风刺骨,陈方灿离开温暖的香港,只带着几件随身衣物,他托运的五个大行李箱中,装的都是为运动员准备的康复治疗训练专业仪器,其中一台肌肉放松仪,价值高达50万元。

  而且,陈方灿还在从香港陆续往北京运仪器。“有的仪器比较精密,正在海关申报中。”他说。

  护航·流程

  六点起床 凌晨一点才能收工

  自从雅典奥运会后,陈方灿经常跟随中国军团各个国家队南征北战,担当队医、物理治疗师甚至心理医生,但为冬季项目服务,这还是第一次。

  陈方灿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和队员一起出早操,一整天的训练课,他都在场边盯着,指导队员做体能训练。晚上,陈方灿先帮队员做康复,再和团队成员开会,经常忙到凌晨一点才收工。“我把运动员当做特别的个体,尊重他们。”陈方灿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主要还是运动员自己的潜能发挥了作用。我们体能康复师的工作,就是利用外因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护航·心声

  扎根一线运动队是工作舞台

  “冬季项目对我来讲比较新鲜。只有来到队伍一线,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运动员,帮助运动队解决常发性伤病。”陈方灿说,“这个行业工作量确实很大,但我很幸运,一直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对于运动员出身的陈方灿而言,回到运动队是他多年的心愿。“感谢国家给我机会,让我为中国体育健儿服务,在我心底里感觉,这才是我真正工作的舞台。”陈方灿说。 本版撰文/记者谷欣

  

责任编辑:王炎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