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回忆:7月22日早上6时多,检查官到达运动员宿舍,要求对哈显萍进行检查。但教练朱立东提出了诸如运动员受伤不能下地之类的理由,试图阻挠检查,后来又出来一名运动员自称哈显萍。检查官经过对比证件照片,发现这名后来查出是滕海娜的运动员为冒名顶替。更离奇的是,在检查官进一步询问时,滕海娜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又报出另外一名运动员的名字。而哈显萍最终接受了血样和尿样检测。
赵健表示,国家体育总局特地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认为这是一起教练员指使的顶替事件。当晚哈显萍违规外出没有如实报告行踪信息,等检查官前来检查时她不在现场;教练为应付检查,找人冒名顶替。虽然调查结论认为这起事件并非事先预谋,但暴露出有关部门对于队伍管理不严、对兴奋剂检测不够重视的漏洞。
查照片、看签名,甚至比对DNA
验明正身很严格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兴奋剂检测严格严厉,而为逃避检查或在检查中作弊,被检查者也“发明”了层出不穷的办法。检查者必须提起全部精神应付各种各样的花招。
以这次冒名顶替事件为例,尽管按照兴奋剂检测的程序,检查官要对比运动员和其注册卡上的照片,但有时这种方法也受到限制。据赵健介绍,有时候教练会找来与照片极其相似的运动员进行顶替,也有的时候因为注册卡上的照片可能是多年以前拍的,与当事人现在的样貌差距很大,难以判断。
赵健表示,对此,检查官每次检查都要拍照留作参考,有时要查阅之前的检查记录,比较运动员的签名笔迹,甚至在必要时进行DNA比对。
“狸猫换太子”有前科
国内外体坛上,兴奋剂检测冒名事件并不鲜见。2005年,湖北女子举重队爆出兴奋剂检测集体作弊丑闻,调查人员在接到举报后调查发现,接受检查的运动员全部为冒名顶替,甚至连身份证都是伪造的;而北京奥运会前俄罗斯田径队集体出现尿样被调换,导致多名世界级明星落马,DNA检测在其中大显神威。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