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中国国家队去美国拉练,在美国之行的最后一站丹佛,中国队遇到的对手叫做科罗拉多激流队。这支大联盟球队在自己的队标上清楚地写着1995年的字样。1995年,这支职业球队才刚刚才成立,但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同样在1995年,一支名叫申花的球队已经成为了上海滩的城市英雄。
我问美国的东道主,1995年的字样出现在队标上,你们想说明什么呢?而东道主给我的回答却充满十足的底气和自信,他说,这是给100年后的球迷看的。
100年,虽遥远得让人有些绝望,但是你仍然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100年之后,科罗拉多激流队也许依然存在,并且将度过他们的100年庆典,而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那时候的学者、足球记者或者球迷们,或许只能翻开图书馆里老旧的报纸,比如眼前的这篇文章,来了解当年那一支曾经叫申花的球队,当然,如果他们还有时间,可以顺便再找找大连万达、广州太阳神、四川全兴。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申花和上海足球之间的关系。上个星期一晚上,希尔顿饭店的二楼大宴会厅,一个主题为上海足球荣耀16年的庆典在这里举行,没有想象中的济济一堂,场面甚至略显冷清。尽管如此,那天前来做客的所有的上海足坛的教练和队员们,还是向我们昭示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差。第一,那些应邀前来的球员和教练们,除了还算是申花教练的谢晖之外,其他所有的人都和今天的申花没有太大关系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那晚前来赴宴的教练和球员们,他们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都和曾经的申花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么曾经是申花球员,要么做过申花的教练,或者曾经想到申花来踢球,或者是申花的前任教练培养出来的。
申花的队标上并没有1993年的字样,但事实上,从1993年到今天的上海足球的历史,几乎“约等于”上海申花的历史。
即便是申花曾经的同城对手国际队,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德比对手东亚队和中邦队,你都能在这些球队身上找到浓厚的申花色彩。国际队的老板徐泽宪在创办自己的俱乐部之前,就是申花的球迷,而帮助他带队冲上甲A的,是申花的冠军教练徐根宝。中远队在冲A成功后做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买下申花昔日三位大牌球员申思、祁宏和范志毅。更别提这支球队后来的主教练就是申花昔日的老队长成耀东了。
十年磨一剑的东亚队虽然从球员构成上和申花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支球队从诞生之日开始就被注入了申花的基因。比如说,创建这支球队的人就是申花的教父级人物徐根宝,过去曾经担任这支球队教练的刘军和现在加盟这支球队教练组的范志毅,都曾经是申花的当家球星。徐根宝要求这些足球少年们做到的,也是在当年申花“抢逼围”的基础上,再注入“接、传、转”的新精髓。
老特拉福德的门前,巴斯比爵士的铜像象征了曼联光荣的历史,鹿岛鹿角的主场外,济科的铜像同样栩栩如生,虽然历史短暂,但并不妨碍鹿岛鹿角用自己的方式纪念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白贝利。
我们没有纪念碑,也没有铜像,有的只是残留在这座城市人们脑海中的记忆,过去16年里,申花早已与这座城市血肉相连,申花二字,一度成为上海足球的代名词,当年有网友发帖,列举喜欢上海的100个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上海有一支足球队,名叫申花。简单的两句话,精确地概括了申花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十强赛才出线不到十年,五里河外的铜像就被爆破了,所幸的是,距离申花最辉煌的1995年,已经过去14年了,但申花仍然活着,申花的蓝色血脉,还在这座城市顽强地流淌着。
有首歌叫做《花开在眼前》,听过的人并不多,但那里面的每句话,都像是述说记忆中的申花。在这座人口迅速膨胀的巨大城市中,像申花这样的,代表了一座城市曾经的公共记忆的符号,并且今天依然存在的风景,真的已经所剩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