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最新动态

一个帖子“顶”出国际大赛 郑开马拉松书写传奇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0年01月22日09:48

  网友聊天“聊”出一个国际比赛,这段网络神话,让郑开马拉松从一出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短短三届,就显现出极高成长性,又给了所有人更大的惊喜。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听到了两座古都“融城聚力”的蓬勃脉动,我们听到了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的铿锵脚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原本是哲学层面最形而上的人类天问。对于即将“四岁”的郑开马拉松来说,这样的“自我”叩问,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对未来的筹划,更是对现实的镜鉴。毕竟,要将郑开马拉松打造成国际精品赛事,不仅是一项重大工程,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是谁?

  自白:我叫郑开马拉松,今年就快四岁了。我的大哥叫北京马拉松,今年快30岁了,还有几个哥哥住在上海、厦门、大连。尽管我的年龄最小,但人们都说,哥几个中我长得最快。

  一匹爆炸性成长的马拉松“黑马”

  “郑马开始报名啦!大家郑州见!”“郑开的赛道不错,而且志愿者很热情,今年还会去。”“这将是我第四次郑马之旅,大家为我加油吧!”

  这里是“跑吧论坛”,号称中国最大的跑步及马拉松运动网络社区。第四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定于3月28日举行,比赛开始报名的消息一发布,就成了跑吧论坛的热门话题。来自全国各地的长跑爱好者,在这里呼朋引伴,相约到河南参赛。

  一年一度的郑开马拉松,俨然已经成了全国各地“跑友”的节日。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是河南省目前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全程国际马拉松赛事,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现已成功举办3届,年度参赛选手上升到近2万人,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26个。”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如是说。

  “尽管郑开马拉松才办了三届,但在比赛成绩方面,已经跃居全国十个常设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第四位,而排在前边的北京、厦门、上海,有的已经举办过近30届。”省体育局田径管理中心书记、国家女子长跑队教练组组长杜怀策对记者说。

  2009郑开马拉松首次迎来了希腊马拉松圣火,并邀请了陈中、郭晨冬二位爱心大使,这届赛事还创作了主题歌。组委会联合河南省慈善总会设立了郑开马拉松爱心基金,同海尔集团合作向青少年基金会捐赠了善款,还通过宋庆龄基金会向汶川灾区捐献了物品。同时赛事推广全面进入了全省二十多所大学校园,进行爱心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还在郑州市多个繁华广场举办了郑开马拉松嘉年华活动。

  这一年,首次举办了河南省十大马拉松精神人物评选活动,增设了马拉松星光大道、情侣马拉松、亲子马拉松等项目。为留住本届赛事的精彩瞬间,组委会和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一起,共同组织了2009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摄影大赛,并在多个知名商场及广场举办了马拉松摄影巡回展,更多的人通过此次活动认识了马拉松,感受了马拉松。

  “2010年赛事将设立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5公里迷你马拉松、亲子马拉松、情侣马拉松、两岸九城城市邀请赛(八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以及台北),比赛将更加异彩纷呈。”郑开马拉松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斌说。

  对于郑开马拉松的迅速崛起,业内人士称之为“爆炸性成长”。而在举办马拉松赛事方面堪称“前辈”的厦门等地的媒体,则称郑开马拉松是一匹“黑马”。

  一个比赛改变两座城市

  郑州,殷商古都、现代商业、交通枢纽城市;开封,九朝古都,曾创造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观。2006年11月19日,一条宽达百米的快速公路——郑开大道将这两座古都连接在一起,也奏响了郑汴融城的崭新乐章。

  郑开大道开通的第二年,首届郑汴国际马拉松赛举行,为郑汴融城乐章加入了动听的和弦,中西部地区也告别了没有国际性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历史。

  三年三届,比赛的名字变为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比赛的各种配套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马拉松也在悄然改变着赛道两端的两个城市和两个城市里的人们。

  郑英武今年40岁,是郑州市执法局的一名干部,从小热爱长跑运动。郑英武说,自己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参加正规的马拉松比赛。可是北京、厦门毕竟太远了,因为工作时间的限制,一直没能如愿。“现在比赛都办到咱家门口了,当然要积极参加。”举办郑开马拉松这三年,郑英武发现,他身边不少喜欢长跑的朋友,都陆续出现在了郑开马拉松的赛场上。“通过比赛,爱跑步锻炼的人多了,也结交了不少跑友,觉得生活更健康,也更有滋味了。”

  刘卓是河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作为河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负责人、我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候选人,刘卓已经连续两届参与河大马拉松赛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组织工作。“这两届都只招300人,报名人数却都超过了3000人,光是报名表,每天都要加印几百份。”谈起在学校里招募马拉松志愿者时的情景,刘卓十分感慨。“郑开马拉松赛在这两座城市很好地推广了志愿者精神,特别是在我们大学生当中培养起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对于我们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都有很大地帮助。”刘卓说,尽管辛苦一点,但所有志愿者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除了在郑、开两市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促进城市志愿精神的推广,郑开马拉松赛举办三年来,还直接带动了两座城市的旅游经济。

  “这个比赛最吸引我的,是可以一下子游览两座各具特色的古都。”在江苏工作的台商孙毅仁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郑开马拉松赛,去年比赛期间,他还带着妻子、孩子一起来到河南。

  “赛前一天住在郑州,品尝烩面,去二七广场购物;比赛当天跑到开封,晚上去吃鼓楼夜市,第二天去龙亭、清明上河园。”孙毅仁说,郑开马拉松让他在参赛之余,可以饱览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堪称“物超所值”。而这一看法,也成为众多省外参赛选手的共识。

  我从哪里来?

  自白:关于我的身世,说来也很有趣。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子,提议在郑开大道上办个马拉松比赛,没想到这个帖子一呼百应,不但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捧,后来媒体甚至政府都来“顶”帖。在万众期待中,我诞生了。

  一个帖子“顶”出的国际大赛

  “顶”,网络语言,有支持、赞成的意思。郑开马拉松最初是在网络上被“顶”起来的。

  2006年8月6日,有网友在大河网发表了一个标题为《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倡议》的帖子,短短几天就引来几万名网友“顶”帖。随后,这一想法不但迅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也被媒体“顶”了起来。当年8月10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专栏就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推进郑汴一体化进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网友建议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一文; 随后,河南日报多次刊文报道。郑州、开封两地的其他媒体也随之陆续投入到对“郑汴马拉松”筹备事宜的宣传报道上来。

  网络上的热烈反响,媒体的深入报道,也让相关政府部门看到了“郑汴马拉松”背后的如潮民意。9月8日,省体育局、旅游局以“关于举办首届河南之旅国际马拉松赛的请示”的文件上报省政府,9月19日,省人民政府同意举办。

  2006年底,郑州市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分别致函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全力支持马拉松赛的举办。2007年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关于同意举办中国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批文终于下来了。河南省内媒体沸腾了,郑州、开封两地市民沸腾了,全河南的网民都沸腾了。

  “素来以组织难度大著称的马拉松赛事,居然由网友发起并成功举办,这的确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人民日报刊文盛赞网友的热情执着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从善如流”。

  一个马拉松的三年之变

  有了一个神话般的开端,新生的“郑汴马拉松”随后将接受现实的严峻考验。

  因为赛期定在2007年5月,筹备时间仅仅剩下不到3个月!没有任何经验的郑汴马拉松团队只能四处拜师,虚心向北京、厦门等国内马拉松“前辈”城市的运营团队求教。让他们感到幸运的是,郑开两地市民的热情,全国各运动团体的热情,以及世界各地运动员对赛事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比赛当天,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5107名运动员奔跑在郑开大道上。郑、开两市也投入近2000人的警力参与比赛的安保工作。尽管当日现场地面一度出现34摄氏度高温,一些选手出现身体不适,但以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解放军155医院为代表的7家医疗机构组成强大的医疗救护团队,工作非常出色,最终没有一起意外事件发生。在国内所有首届马拉松赛事中,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首届比赛的成功,让每一个参与其间的人都备受鼓舞。总结了种种经验教训,一年后,他们根据郑州的天气情况,把第二届比赛提前到了2008年的3月底,比赛也正式更名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2008年3月30日,来自中国、肯尼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8792名运动员跑上了郑开大道。不仅参赛人数比首届增长了3000多人,赛事运营的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实现了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国内继北京、厦门国际马拉松后第三家实现现场直播的马拉松赛事。河南卫视出动价值超过1亿元的直播设施,在直线距离接近50公里、横跨两座城市的马拉松比赛现场实现直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2009年,“三岁”的郑开马拉松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到位的整体策划,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恰逢祖国60岁华诞,第三届郑开国际马拉松早早就定下了自己的主题“祖国万岁,爱心马拉松”。在比赛当天,赛道两旁红旗招展,很多观众也手举国旗,向祖国的60岁生日献礼。这一届,不仅参赛人数比上一届翻了一番,达到16894人,而且跑完全程的人数也达1550人,比上届多了500人。

  作为当时的特邀嘉宾,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女士的话很有权威性:“尽管郑开马拉松赛同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这两个国际田联的金牌赛事还有差距,但是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连接两座古城的马拉松赛事,郑开马拉松赛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果把中原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那么郑开马拉松赛不仅对全民健身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会成为一个品牌赛事。”

  我到哪里去?

  自白:我知道大家对我有着很高的期待,希望我成为国际精品赛事。我自己也决心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告诉你们吧,我未来的理想,那就是在我可爱的赛道旁,建立一个专属于我的“马拉松王国”。

  一系列明确的发展目标

  从2007年诞生起,郑开马拉松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正如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所言:“赛事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打造国际品牌赛事,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如今,郑开马拉松组委会一班人,在经过三届比赛的积淀与思考之后,已经为郑开马拉松今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目标。

  ■目标一:打造大型国际体育精品赛事。作为河南省目前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全程国际马拉松赛事,郑开马拉松具有独特的资源稀缺性和唯一性。在走出去观摩国内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台北马拉松的同时,郑开马拉松组委会表示,他们也将更多地借鉴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等世界著名马拉松的先进经验,把郑开马拉松打造成为一项大型国际体育精品赛事。

  ■目标二:打造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和慈善平台之一。马拉松是阳光和健康的体育产业,继2009年推出“祖国万岁,爱心马拉松”的主题后,郑开马拉松组委会表示,今年,他们还要继续深入的进行爱心马拉松的建设。今年比赛的主题已经确定为“两岸九城,爱心马拉松”,通过聘请爱心大使、设立爱心基金、开展赞助企业的产品爱心义卖等多种形式,把马拉松这项阳光健康的运动与公益事业紧密相连。国家体育总局对此十分肯定,并已向国内其他城市马拉松赛事推广郑开马拉松的这种模式。

  ■目标三:打造人文体育赛事。在去年举行的“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中,郑开马拉松组委会在台北圆山饭店同台北马拉松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互设报名点,互相组队参赛,即在郑开组委会也可报名参加明年12月份的台北马拉松。此外,今年1月底,金门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也将派代表来到郑州,同郑开马拉松组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所以组委会将今年的比赛主题确立为“两岸九城,爱心马拉松”。

  为了更好地宣传河南,扩大对外交往,郑开马拉松组委会还将在今年的比赛后,同新加坡马拉松和香港马拉松签署合作协议,为2011年的赛事打造更广阔的宣传平台。

  ■目标四: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是当下热门的一种旅游新业态,它将体育的强身健体与旅游的愉悦身心结合在一起,释放出了更大的魅力。举办郑开马拉松赛,也为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随着比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河南旅游品牌的推广和提升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说。

  通过举办两岸九城城市邀请赛,今年将会有更多的港澳台同胞以及省内外参赛和观摩的选手、游客来到郑开马拉松,这不仅考验着赛事的组织和服务,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目标五:推广马拉松精神。去年,郑开马拉松组委会同大河网联合评选了河南省“十大马拉松精神人物”。郑开马拉松组委会认为,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内涵,不妥协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跑马拉松的时候需要这种精神而在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更是时时处处都需要这种精神。郑开马拉松组委会今后会进一步从多方面升华、推广马拉松精神,让郑开马拉松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

  一幅马拉松产业的蓝图

  2009年4月,第三届郑开马拉松赛结束后,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特色,把郑开马拉松比赛办成一个精品体育工程”。从一项民间提议,到如今由政府主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常设性国际赛事,一个以“马拉松”为前缀的产业,已然初显雏形。

  当今全球的体育产业,每年的产值已达4000亿美元,并且仍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去年的第40届纽约马拉松赛期间,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马拉松选手,让本已令人咋舌的曼哈顿酒店房价飙升了2.5倍。据美国经济研究协会估算,在前后一周的时间内,比赛为纽约市创造出2亿多美元的经济效益。

  据厦门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作为国内运营比较成功的马拉松赛事,从2007年以来,历届的马拉松赛给厦门带来的餐饮、旅游等各项经营收入都超过1亿元。与马拉松相关的服装、鞋帽、吉祥物、纪念品、画册等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马拉松的产业链条。搭乘马拉松赛的“便车”,厦门还举办了“体育用品博览会”,进一步带动会展经济。

  郑开马拉松赛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参赛规模等方面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马拉松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方面,也已绘就了初步的蓝图。

  据刘斌透露,2009年8月,郭庚茂省长率领河南省政府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在当地举行的新加坡—河南投资贸易项目说明会上,郑开马拉松组委会与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已经签署了关于在郑开大道旁建设“新加坡—郑开马拉松体育产业园”的合作意向书。

  “在赛道的起点附近,将会建设国内首个马拉松赛事专用的总部基地,比赛期间将能容纳数万人在此活动。随后还会建设郑开马拉松俱乐部、博览馆、马拉松体育艺术学校、户外主题公园以及奥林匹克体育社区等一系列项目。”刘斌说,目前这些项目的一些具体运营开发措施已经提上日程。

  此外,郑开马拉松组委会正在计划与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合作,赴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发掘一批年轻有潜质的长跑苗子,然后带回河南进行培养和训练。未来他们也会选拔优秀的长跑选手,组建属于自己的长跑队。还会开办专业的经纪公司,运作长跑队去参加北京、台北、金门、厦门等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甚至去参加国外的赛事,向全世界推介河南。

  2009年,在第三届郑开马拉松比赛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田径协会主席、郑开马拉松组委会名誉主任段世杰曾这样评价道:“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诞生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不仅赛事规格、参赛人数、赛会成绩逐步提高,而且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已经具有迈向一流国际路跑赛事的潜力。”

  段世杰还指出:“日渐成熟的郑开马拉松,已经成为诠释运动生活理念的平台,宣传城市建设成果的窗口,凝聚公众的纽带,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舞台,推动城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动力。而且随着郑开马拉松赛事的产业化发展,必将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韩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