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 > 传统武术

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学术论坛 美国人痴迷中华武术

来源:《武魂》 作者:吴文翰
2010年01月23日13:54
题图:2009年7月12日下午,携夫人(左三)与弟子李向彤全家游览旧金山金门大桥
题图:2009年7月12日下午,携夫人(左三)与弟子李向彤全家游览旧金山金门大桥

2009年7月9日晨,带领学员演练武派太极拳16式
2009年7月9日晨,带领学员演练武派太极拳16式

  编者:原稿7400余字,限于篇幅,刊发时编者做了压缩。

  2009年7月1日,笔者应邀和老伴赴美,出席杨振铎先生之孙杨军在纳什维尔市主办的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学术论坛。

  杨军先生自幼随祖父习拳, 1999年挟技出国,先后到美、英、法、德、意、西班牙、希腊、瑞典等国家教授传统杨氏太极拳,后成立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社址在美国西雅图。协会下属杨氏太极拳中心30家,注册教练员30余人。

  纳什维尔市是美国田纳西州首府,位于田纳西州中部坎伯兰河畔,是医疗、音乐、出版和交通运输中心,亦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杨式太极拳在这一风景如画富有文化氛围的城市举办纪念活动,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士400余人,大都是杨氏太极拳的爱好者和杨军先生的友人。从国内邀请专程前来赴会的太极拳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的著名人士有陈正雷先生、杨振铎先生、马海龙先生、孙永田先生和笔者。我们5人除出席纪念国际杨氏太极拳成立十周年庆典外,还参加“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学术论坛”有关讲学活动。

  我们五人(陈正雷、杨振铎、马海龙、孙永田和我)在纳什维尔市给400余名学员各办讲座一次,介绍本流派的历史沿革及拳法特点,分班分批教授由我们五人在参加2003年12月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学术论坛期间创编的“五派16式太极拳”。7月7日晚,与来自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和400余名听众,就太极拳养生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散会后,我又接待了在美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太极》杂志主编的采访,就有关武派太极拳的历史和武禹襄、李亦畬所著拳论,郝为真为发展武派太极拳所做贡献等情况做了深入地探讨。7月9日,《功夫》杂志主编也赶来采访,他除了询问武派太极拳的技法和教学特点外,重点请我说了说武德问题。

  在此期间,我和许多新朋旧友多次交谈,了解他们在国外教拳活动。给我做译员的严志刚先生,湖北省宜昌人,后移民加拿大教中国武术和做生意,在当地武术界有一定名气。2006年,我应邀赴加拿大出席在雷湾市举行第二届太极拳国际论坛,就是他担任的翻译。这次在纳什维尔市教授武派太极拳16式时,由于我未带助手,连讲带教,比较劳累,严先生还主动担任了我的助手。

  加拿大传统太极拳联合会主席彭友连先生和我是老朋友了,自从2006年分别后,他每次回祖国北京都来寒舍看望我们夫妇。这次他也应邀飞抵纳什维尔,共襄盛会。相处数日,工作中他常担任我的翻译,在生活上也给予我们夫妇很多帮助。

  马来西亚杨式太极拳总会会长林秋雅女士,是杨振铎先生的弟子,2007年曾邀请杨振铎先生、马海龙先生、孙永田先生和我赴马来西亚出席他们举办的太极拳活动。这次在纳什维尔旧雨重逢,格外亲切。他计划两年后,再举办一届太极拳大型活动,邀请我们再去马来西亚。

  我很高兴地结识了著名武术家王子平老师的外孙女吴小荣女士。她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教拳。她的武术大都是母亲王菊蓉教的。她既教家传查拳,也教太极拳。

  我还见到了20年前,在中国武坛颇有名气的云南省武术运动员苏志芳。她是八卦掌名家沙国政先生的入室弟子,曾多次以八卦掌和太极拳逐鹿武场,获得优良成绩。我在《武术健身》工作时,曾经编发过有关她的拳照和报道。她目前也在美国教八卦掌和太极拳。

  在7月10日下午,纪念活动闭幕式上,杨振铎先生宣布收杨军、杨斌为徒,杨军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世掌门人。11日晚,还在我们下榻的汉普顿饭店举行了拜师仪式。陈正雷、马海龙、孙永田和我被邀请观礼。

  应弟子李向彤的邀请,7月12日清晨,我离开纳什维尔,飞抵旧金山的圣何塞,住在向彤家。

  7月12日下午和傍晚,向彤夫妇携两子陪同我们夫妇游览了金门大桥和唐人街。7月15日,向彤全家又陪同我们夫妇驱车游览了太平洋西海岸。

  我在圣何塞向彤家中小住数日,除指点向彤练习武派太极拳,还教他一套武派太极剑,没有与当地武术界人士接触。向彤的长子李赫在住宅附近一所华人开办的武馆学习基本功。我从该馆课程表中得知该馆还教赵堡太极拳,教练员是宋蕴华的学生。宋蕴华和我相识,他受教于郑悟清先生,是最早把赵堡太极拳传到海外的郑氏传人之一。听说郝少如先生的学生刘积顺也在旧金山业余教徒。他是我的旧相识,因时间关系,我和他们都没联系。

  7月17日晨,乘飞机飞达拉斯市,弟子王国强接机,达拉斯是我这次赴美的第三站。

  我这次达拉斯之行,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出席美国精武总会主办的“世界武林名剑大会武术锦标赛”;二是和当地武派太极拳爱好者会面,给优秀教练员颁发奖状。这两项活动都是我的弟子王国强经办的。

  王国强幼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精武会跟叶书绅先生学习精武会武术。1977年到美国求学,后定居美国,于1987年7月25日成立美国精武会。1990年来中国北京学习中医,经人介绍跟我系统地学习传统武派太极拳。经过数年努力基本上掌握了武派太极拳的拳史、拳理、拳势、推手和刀、剑、枪、棍等技艺。期间还得到我师兄陈固安先生指点。

  王国强立志要把武派太极拳推广到世界各地,他于1999年4月10日创立了“北美武(郝)派太极拳总会”,以达拉斯为基地向美国其他州和英、德、意等欧洲国家开拓武派太极拳的教学区域。他的学生在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家积极传授武派太极拳,也获得一定成绩。王国强还筹资在武派太极拳始祖武禹襄故居,为武禹襄、李亦畬、郝为真、李圣端四代宗师树立大型汉白玉雕像。从1998年到2007年,他在达拉斯市每年主办一次“太极瑰宝”武术锦标赛,弘扬武派太极拳和中国其他传统武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传统武术亮相异域,传播海外,今年主办的武术锦标赛,更名为“世界武术名剑大会”,于7月18日在达拉斯市拉开帷幕。有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运动员来此以武会友,在两天友谊竞赛中,各显身手,分组角逐太极拳、鹰爪拳、螳螂拳、蔡李佛、客家拳、咏春拳、精武会拳械等多项奖牌。因为是“武术名剑大会”,各参赛组都得有剑术表演。参赛运动员年龄最高的75岁,最小的4岁。裁判80人,观众约2000余人次。当地媒体进行了报道。

  在武术锦标赛期间,我认识了多位旅美教授中国武术的人士。其中有在达拉斯教杨式太极拳的杜重庆先生,他是最早把杨式太极拳传到美国的人士之一。杜先生的师祖吕殿卿是杨澄甫的弟子。

  还有鹰爪拳掌门刘莉莉女士。刘女士幼年得其父、鹰爪门著名拳师刘法孟亲授,后又随父执“花蝴蝶”常东升学摔跤术。父亲去世后,刘莉莉担负起弘扬鹰爪拳的重任,移居美国旧金山,创“鹰爪国际总会”,广收弟子教授鹰爪拳。此外,如南螳螂派功夫学会会长余冠溥以及太极拳家李啟译,伍邵华,胡其刚,励光明等先生都是应邀前来的武术名家。我和他们就如何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分别做了交流。

  我除了参加武术锦标赛开幕式、名家表演和与旅美武术名家交谈等活动外,还抽空为20余位武派太极拳教练员讲解重点拳势,解答问题。7月24日,由王国强陪同前往王国强最早教授武派太极拳的休斯顿讲学;王国强也借机请我为当地武派太极拳优秀教练员颁发奖状。我给30余位优秀教练员颁发有我签名的奖状和纪念品,勉励他们继续为弘扬武派太极拳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努力。第2天我为这些教练员系统地讲述了武派太极拳史,教授了武派太极拳16式。

  在休斯顿,还结识了享有“神医”之称的陆才伟先生。陆先生幼年曾习形意拳,后又拜马岳梁先生为师习吴式太极拳,现在在休斯顿从事中医工作,颇有名气。

  7月26日,离开休斯顿,回到达拉斯,除与励光明等当地武术界人士叙谈外,还为王国强讲述了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李亦畬《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经典拳论。有的还结合拳势录像,作为他今后在海外教拳参考。

  一个月的美国之行,我到达的城市有西雅图,纳什维尔,圣何塞,达拉斯,休斯顿,除会晤武林人士外,还游览了各地的“中国城”,感觉由于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无论是早年移民美国的华裔,还是近些年到美国营商的人士,提到祖国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硬实力”不断崛起,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显示出新的吸引力,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孔子热”,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升温。据当地媒体介绍,仅美国南部就已经建立起10所孔子学院,要求学习中文的各界人士与日俱增。

  7月29日晨王国强送我夫妇到达拉斯机场,乘机到西雅图。杨军先生和夫人已候在机场迎接,到市中心中国城共用午餐后,又回到机场协助我们办理各种出关回国手续。

  我和杨军先生早在1988年11月广州第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传人研讨表演会上就相识了。那时他还是一个小青年。后来我们每隔几年就相见一次,这次再在美国见面,杨军已到中年,待人接物,儒雅有礼,毫无江湖拳师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恶劣习气,这次纪念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对邀请来的嘉宾更是接待周到,楔榫严合。就拿在西雅图接送我夫妇来说,他知我夫妇年迈,又不懂英语,怕出差错,帮我们办理各种手续后,还在机场候机大厅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我们登上飞机他才离去。这里借用大唐诗仙李白的两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我对杨军先生感怀之情吧!

  我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这次应邀赴美,在一个月中辗转纳什维尔、圣何塞、达拉斯、休斯顿、西雅图,会晤了不少旧朋新友,了解他们在异域传播中华文化的辛勤,尽管人老记忆力差,且文字拙劣,但我仍愿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让我们永远记忆那些远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们!(文/吴文翰)

 

责任编辑:王燕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