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这隐秘江湖中沉浮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武林经济链”
南方日报记者李文龙
2009年末,一场“中泰拳王争霸赛”在佛山举行,在国内武术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媒体炒作之下,少林、峨嵋这些传奇的名字纷纷在新闻中粉墨登场,仿佛武侠小说中那个武林再现人间。
春节临近,《苏乞儿》、《锦衣卫》这些古装武侠片,又开始热闹的“腥风血雨”。
是不是存在一个武林?
拨开各种纷扰,我们试着把目光从浮躁喧嚣的炒作中收回,转向那个在通俗语境中称做“武林”的所在。
在这里,不乏凭一身武艺功成名就的高手。而更多的人,以武术之名,商人、掌门、保镖。在他们的语境里,武术不仅是拳脚套路、还是强身法则、人生哲学……
但是,现实地说,武术更是他们的谋生之道。
在这个已经不需要“倚马仗剑”的年代,从这群习武之人的身上,大概能窥见“现代江湖”的一鳞半爪。
口述一个老板眼中的武林与生意
我们给钱电视台求他们播比赛
余鸿坚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专业拳击运动员之一,在中国武术界人脉深厚。近年来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商业搏击比赛,大多出自他的操办。中泰对抗系列、2005年中国功夫对俄罗斯极真空手道(中国功夫对阵普京保镖)、世界功夫王争霸赛,都是老余的得意之作。
操作
为什么老谋子这么厉害
一个项目能不能操作成功,一个专业、懂行的操办人很重要。
张艺谋也拍电影,其他人也拍电影,为什么就是老谋子的电影火得这么厉害?这跟武术商业比赛的操办原理是一样的。现在拿个几百万出来办场商业比赛谁不会?但这种深层次的运作,考究的还是挖掘亮点、整合资源的能力。
知名度高的外国选手,他们在接到参赛邀请的时候也会看承办方是谁,对自己的知名度是否有所帮助。
你看中国这几年办的国际网球赛,哪些“大牌”动不动就说自己受伤要退出,临时就不来了,就是看不上这个平台。
请人
选手也在挑赛事
以去年中的“世界功夫王争霸赛”为例,穆斯里穆KO过中国三、四个散打王,像薛凤强、青格勒、纳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你看青格勒85公斤的个头,居然被穆斯里穆来了个“过肩摔”。有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味道。
所以,体育总局在2007年的时候就下文给国家散打队的教练组,将穆斯里穆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2009年的时候,我办世界功夫王争霸赛的时候,就通过国家武管中心就出面邀请他来参赛。
穆斯里穆自己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当然,他和WBC重量级冠军考克莱一样,出场费都要比国内选手高出很多很多倍。
钱经
八成以上比赛亏损
目前国内的商业比赛80%都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不能称之为“纯市场化”的运作。
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转播权、赞助和门票所占的商务开发份额是50%、30%、20%。但在目前的商业比赛市场,国内还没有“出售转播权”这一说,倒是我们要给电视台钱求他们播。
央视明码实价,一个晚上的单场收费是50万,地方卫视是20万,比赛还必须控制在两小时内,他们插播广告我们也管不了。这50%的收益去掉了,那么剩下来的收益就只能寄托在赞助和票房,可想而知,赚钱的项目都是极少数的个案。
第六届中泰对抗赛,经视主动联系我们,对我也有启发。现在都是媒体洗牌重组的年代,他们也要寻找一个平台,这对竞赛产业是件大好事。
腾讯还提出过一个方案,希望签订排他性的协议成为“中泰”的独家网络合作伙伴,价码在50万以下。当时考虑到中泰的影响力还没有发育到这种程度,于是我们就婉拒了。下一届中泰再举行的时候,我们倒是可以谈谈这方面的合作,当然这个价格那时候肯定要超过50万了。
有人说第五届“中泰”有140万的票房,这是不准确的,我没有跟任何人谈及过这个数据。在我的印象里,“中泰”比赛票房超过一百万的只有一次,但那次不是第五届。
广州这里办的某些商业比赛,最少的一次只有20到30万的票房,有的搞不起来,只能在二沙的训练基地或者大学体育馆里面不声不响地进行,也不敢卖票,说实话,卖也卖不动。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