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斐
有多少乒乓,就有多少爱;
有很多爱,却不一定有很多浪漫的事儿。
中国乒乓球队里的爱情故事,有轰轰烈烈的,也有水到渠成的,但大多是朦胧的、过程难以考证的。但不论是在革命的年代,还是在开放的年代;不论是拥有校园模式的外壳,还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形式,这些爱情故事都是以中国乒乓球在近六十年的跌宕起伏作为背景。
因此在这些浪漫的事儿里,不管是徐寅生和陈丽汶的相濡以沫,还是蔡振华和黄胜的一见钟情;不管是刘国梁和王瑾的青梅竹马,还是近期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王皓和彭陆洋的日久生情,都深深地埋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线索——爱与集体的矛盾。
有时候,两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有时候,两者彼此呼应,皆大欢喜。
有时候,爱被看做是“鸦片香水”,它是毒药,会上瘾,于是在形式上被“明令禁止”,但有时候,谁也不能否认爱的力量和爱的疗效。
有时候,因为爱,他们双宿双飞,有时候“爱的代价”,会把他们推向风口浪尖……
这条线索若隐若现,时强时弱,但总是存在,它存在一天,就值得讲述一天,特别是在公元2010年情人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
六七十年代
背景
在“三年自然灾害”和“严重困难”时期,1959年容国团首获世界冠军,196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6届世乒赛,中国队夺得世乒赛三项冠军。毛泽东对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做出批示:“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要求广为印发学习。那时,中国乒乓球队的世界冠军是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的常客。据徐寅生回忆,他曾先后四次接受毛泽东接见,而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则经常为球队壮行。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制造了“精神原子弹”的中国乒乓队明星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代表:徐寅生/陈丽汶
徐寅生在自传《我与乒乓球》中写道:“1967年,体委系统一片混乱,乒乓球集训队也瘫痪了。队员们没事干,有的整天打扑克;有的在房间里装上电炉子弄吃的;也有的靠拍照、洗相片打发时光。我也就在这个时候交上了朋友。”
这个“朋友”叫陈丽汶,来自上海,自幼喜欢跳舞,12岁来京,在北京舞蹈学校锻炼了七年,主演过大型舞剧《鱼美人》,还演过“文成公主”。两人交往后不久,徐寅生被打为左派,他给陈丽汶写信,意思是前途难卜,两人不要再来往了。但陈丽汶反应激烈,不但继续交往,还和批斗徐寅生的造反派激烈争吵。
1968年,30岁的徐寅生和24岁的陈丽汶结婚。回忆起两个人相濡以沫的大半生,陈丽汶觉得最浪漫的一件事儿,就是在徐寅生30岁生日的时候,她写了一封信,并且塞了两颗糖在信封里,请人转交给被关押着的徐寅生。
而在晚辈眼中,2007年6月14日,徐寅生69周岁生日聚会上,陈丽汶在徐寅生“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歌声中翩翩起舞的那一幕,也是浪漫的经典。
其他
这一时期,乒乓国手们的爱情有队内结合也有自主选择。像姚国治和仇宝琴、郗恩庭和林美群、李赫男和艾立国等都是队内发展。而队外结合的也大有其人:李富荣的妻子张予懿是舞蹈演员、邱钟惠的丈夫韩模宁是水电部工程师,张燮林的妻子殷佳珍是田径运动员。
|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