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周洋在冬奥会夺冠后那几句质朴的话,曾感动了国内外无数关注她的人。但是,直到国家体育总局于再清副总局长站出来公开指责周洋,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光没有被周洋感动,反而认为她做错了事。
于副总局长的观点是,周洋夺冠后可以感谢她的父母,不过,更应该感谢“培养了她的国家”,而且,感谢国家要放在感谢父母前面。否则,就需要“加强德育教育”。
周洋错了,还是于副总局长错了?都没错,又都错了。
周洋没错。父母和国家不是对立的,她感谢父母,不等于不感谢国家。周洋克服重重困难,孤身一人击败韩国3位高手捧回冬奥会1500米速滑金牌,本身便是热爱自己祖国的最佳体现,比说一句“感谢国家”的意义不知要重大多少倍。
同时,周洋没说“感谢国家”,并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她不把国家搁在眼里。在于副总局长这次出面批评周洋之前,国内和国际舆论对她这几句赛后感言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人们被周洋所感动,也由此对她的祖国更加敬重。
当然,如果周洋当时多说了一句“感谢国家”,无论放在“感谢父母”的前面还是后面,或许,大家也不会觉得不自然,不会因此而不被她感动。那样,于副总局长大概就不会有意见了。至少不会在全国两会这种严肃的场合下,郑重其事地提出异议。
那么,是于副总局长错了?倒也未必。
就对周洋的公开指责而言,于副总局长是颇欠考虑的。因为,于副总局长乃周洋所属行业和系统的大领导,他的指责不可避免地会给年轻的周洋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成长甚至正常的生活——以于副总局长的身份和讲这话的地方,我们很难不留下如此印象:于副总局长代表的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整个国家体育总局。年少且单薄的周洋,如何承受得起!
然而,于副总局长能说出这番话,原因恐怕不仅仅像激烈反驳他的网友们所言那样,是“思想陈旧,观念迂腐”。他有他的道理,他的苦衷。他比谁都明白,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有多大,周洋们拿到的金牌的代价有多高。没有这些昂贵的投入和代价,周洋们怎么可能站到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而一旦站上去了,竟然连一句“感谢国家”也不肯或是忘了说,于副总局长们又何以按捺得住自己的不满和感慨?
本届冬奥会,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业余的或职业的,共同的特点是花个人的或市场的钱。业余的是爱好,职业的是饭碗。运动员直到入选国家队,才开始不花自己的钱,而是花所在协会的钱。中国女子冰壶队请的那位洋教头,就是个业余教练。在执教中国女队征战冬奥会期间,他把原来的工作丢了。冬奥会结束后,我们在忙活着猜测他会不会留任,他自己想的,却是赶紧找地方上班,别继续失业了——在他们的概念里,当个冰壶教练是养不了家的。比较之下,除足球等个别项目之外,我国竞技体育走的还是专业化道路,由国家包揽一切。周洋今年19岁,在速滑队“吃国家饭”的时间,应该比在父母身边“吃自家饭”的时间还要长。
如此说来,于副总局长的不满便不难理解:既然国家包揽一切,你夺了冠,怎么能不归功于国家,不归功于“代表国家”的体育总局,不归功于同样是吃国家饭的教练,不归功于于副总局长们,而只是感谢你自己的父母,只想着给他们买房子过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