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体育四年一度的“大考”,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本月20日就将拉开大幕。作为本届省运会的第一个比赛项目,男子篮球乙组的比赛将率先在常州金坛开战。扬州选手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项目的现状和前景又如何?本报从今天起刊发“冲刺十七运·扬州军团大探营”系列报道,全面介绍和解析扬州军团的备战情况、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困难。
三月的扬城,春寒料峭。蒋王中学篮球馆内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即将出征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男子篮球乙组比赛的扬州队,正在这里进行着紧张的赛前训练。
“这个球还不投?你干脆别打了。认真点!”主教练王秋林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盯着场上的队员。
离十七运比赛还有10多天,蒋王中学训练馆内充斥着大战前夕的紧张。王秋林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有关部门没有硬性“指标”,不过王秋林还是给自己施压:乙组进前六名,甲组争前三。而他的队伍几乎是扬州三大球在十七运上赢得金牌的唯一希望。
练得苦
只为赢得一枚金牌
说是扬州队,其实就是蒋王中学队,主教练王秋林是学校的体育教师,队员也都是该校的学生。
一所很普通的中学,办起这样一支队伍,绝对不是凭一时的激情能够做到的。“我们可能算不上名校,可我们校长真的很支持,每年差不多要给20万吧。现在这个篮球馆也是专门为我们球队盖的。”说起他的球队,王秋林对学校的感激溢于言表。
尽管关系在教育系统,王秋林没有签十七运的金牌责任书,但他还是有着自己的目标。他说:“目前的队伍共有37人,人气还是很旺的。甲组带了好几年,相对比较成熟,目标是冲击一块金牌。乙组差一点,有的只练一年多,争取打进前六名吧。”
显然,王秋林也知道比赛的难度。“篮球在江苏开展得很好,强队很多,各地都瞄着金牌。”他说,“我们现在是一天两练,早上5点多训练一次,下午两节课下再练一次。有时候中午还要加练。”看得出来,王秋林对训练抓得很紧,连我们的采访也约在了训练现场。
训练是可以掌握的,场外因素则是不可控制的。王秋林深知这一点,但他不愿深谈。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准备国家级裁判的考试,“也是为了扬州篮球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吃得差
每月伙食费只有350元
虽然三大球的影响力更大,但由于花钱多,投入产出比“不经济”,不少地方并不愿意开展。正因此,为了鼓励各地开展三大球,十七运的三大球冠军计四枚金牌,亚军计两枚金牌,第三名计一枚金牌,第四至六名也可计半枚金牌。
尽管如此,由于三大球的竞争相当激烈,金牌并不好拿。在“金牌至上”者眼中,远不如将同样的经费投入到其他小项上更“实惠”。
王秋林说:“经费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学校每年给我们20万(作者注:甲、乙组共两支队伍),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也不好意思再要了。但出去打一次比赛就要好几万,这么多人的服装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他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到丹东打比赛,一下子就花了五六万吧。也没办法,机票就那么多钱了。可坐火车也不行呀,远就不说了,路上时间长了,一是耽误队员上课,二是火车上吃饭的开销也不得了。”
说到吃饭,王秋林也心疼地说:“每天的训练量这么大,又都是长身体的孩子,每人每个月的伙食标准只有350块钱。这跟兄弟城市是不好比了,我们只能保证吃饱,每天有一顿荤的。”
“希望市、区体育局能够多关心、支持我们一点。毕竟,我们是代表扬州出去比赛。”王秋林说。
底子薄
扬州只剩这一支队伍
尽管三大球的金牌数不多,但含金量极高,一个足球就足以让所有人记住巴西。
在三大球中,篮球在扬州是最有基础,也是最有传统的。但现在,却只靠蒋王中学一所普通的中学在支撑扬州篮球的未来,不能不让人感到心酸。
还记得多年前,江都市中学的篮球也曾辉煌一时,而随着蒋王中学的崛起,扬州篮球俨然形成了“双峰”的良性格局。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江都的篮球已经悄无声息,只剩下王秋林的队伍。
为了解决学训矛盾、队员管理等问题,集体项目多采用“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但是,指望一所普通中学承担起争金夺银的重任,显然是不现实的。
选人难,是王秋林最头疼的问题。“有时候我看中的好苗子,可人家不愿来。”王秋林说,毕竟蒋王中学的名气不够大,在重点中学上学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来。
王秋林还有一个设想,希望能够办起扬州市的小学生篮球比赛,可以从中选拔出好的苗子,但至今未能成为现实。“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去找,发现一个算一个。”王秋林指了指现场的三四名更小的队员说,那是他为下一届省运会挑选的苗子。
训练馆内人声鼎沸,无法掩盖王秋林内心的寂落。他还在坚持。
本报记者 仲湘彬 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