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豪赌该不该?
在我看来,所谓打着“让国奥球员加快成长步伐,增加比赛机会”的幌子,让这支球队参加中甲联赛,其实就是对职业联赛进行“人道毁灭”。在中国足球管理机构的畸形思维中,如果开了这样的“口子”,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攻倒算将会磅礴而至,说不定哪天领导再拍拍脑袋,就会为了国奥冲击奥运会,或国家队冲击世界杯,振臂高呼“暂停联赛”,让中超中甲的俱乐部轮番陪国奥国足热身集训。
曾经在1991年率领国奥队参加甲A联赛的徐根宝所言极是,“当年没有这样的市场氛围,所以国奥队参加联赛培养出了一批人才,但那时特殊时代的特殊成果,不能照搬到现在。而现在的中国足球要培养新一批的接班人,关键在于切实抓好青少年足球工作,根除改龄等毒瘤,同时抓好联赛,联赛水平上去了,各级国家队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上任以来因扫赌打假风暴而积累一定正面形象的韦迪,或许没有意识到,在他的任上,并非需要2012年伦敦奥运会或者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政绩”,而是“百年树人”打好中国足球复兴的基础。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我并不想看到,国家队在2014年世界杯上重演12年前的悲剧,我只是希望我的儿子,在若干年后成为一支强大国家队的忠诚球迷”。文/刘苏
虽然还没有板上钉钉的成为事实,但在足协掌门人韦迪的一句“如果现在还不启动,2014年世界杯我们还有机会吗”,让国奥单独组队参加中甲联赛的“动议”,基本成为了现实。不过中国足协还将面对来自民间几乎一边倒的“反对之声”,毕竟让国字号球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除了操作上的诸多障碍外,本身也很难找到“遵循足球客观规律”的痕迹。
崔韦力挺“国奥打中甲”
除了韦迪公开宣称,国奥队参加中甲联赛大方向已经确定,现在剩下的只是具体的操作细节。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也明确表示了对这一“创意”的支持,“如果俱乐部不放国奥球员参赛,除非他们能保证这些国奥球员都能在俱乐部打上主力”。
韦迪还强调,对于国奥参加中甲的问题,已经征询过29家中超中甲俱乐部中绝大多数俱乐部的意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回应。而且韦迪还表示,虽然在组队方案、主场确定、运营费用和积分规则制定等问题上,都还需要敲定具体细节,“但不管是采取什么方式,都不会存在问题”。
俱乐部阳逢阴违
尽管韦迪给出了“几乎所有俱乐部都一致支持”的调查结果,但事实上却有很多俱乐部对此感到迷惑与反感,只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公开表示反对,而是静观事态发展。
作为国奥球员的大户,成都谢菲联和上海东亚都第一时间表示“有保留意见”。“我们现在有4名国奥球员,基本都是主力球员,如果把他们都弄走了,我们还怎么冲超”,谢菲联方面表示放走张远、雷永驰、惠家康等国奥球员“很难接受”。即便是足协提出一些补偿性措施,俱乐部也感到非常为难。只有上海东亚的掌门人徐根宝明确表示“如果随意调走球员,想冲超的无法冲超,想保级的无法保级,这样的市场还如何吸引投资人?这毕竟是职业联赛,不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娱自乐。”
即便部分并非国奥大户的俱乐部,私底下也感到足协动议的“不可理喻”,一家只有一名国奥球员的中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从道理上讲,我们很难去认同足协的想法,这毕竟是违反足球规律的事情。从现实上看,在接到足协的调查电话时,我们当然只能说支持,现在这样的大环境,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至于如何制定规则,有那些国奥大户的俱乐部去闹,我们这种损失不大的俱乐部,只能静观其变了。”
本报记者 刘苏
揭秘>>
记者采访了部分曾在1991年“国奥队”参加甲A联赛的球员,他们在回忆当年参赛时表示,“我们那时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加上足协也对各输送国奥球员的俱乐部给了加分政策,所以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不过因为我们早早完成了比赛,最后其他队几乎是比照着我们的成绩打出一些意外的结果,所以我们最后居然降级了”。
作为现在已经变身为教练或俱乐部官员的“前国奥球员”,范志毅、魏群和徐弘等人,都表示时代的变迁,以及联赛性质的改变,已经不再适合“让国字号球队参加职业联赛”。
“职业联赛是一国足球水平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化的行为,这时候强迫国奥球员组队参加联赛,是对投资人的不尊重”,范志毅表示。“中国职业联赛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毕竟已经是基本市场化的职业联赛,球员水平也是在公平竞争的舞台上,如果国奥球员在球队内打不上主力,并不是体制的错误,而应该让他们多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自身能力。否则刻意让国奥球员组队打联赛,就是拔苗助长”。
对于足协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如此荒诞的建议,一位前国奥球员坦白的表示,“其实通过扫赌打假风暴,职业联赛的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肃清,但肯定还有很多俱乐部的问题没交代清楚。不管是韦迪还是崔大林,为什么敢承诺有那么多俱乐部支持这一动议,其中有没有一些利益交换甚至是要挟,就不得而知了。”
本报记者 刘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