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值主裁判刘洋吹响终场哨,已经见惯了“大场面”的张宁用力挥了挥手臂,显得有些激动:“队员们的发挥很好,踢出了一支大学生球队应有的精神面貌,我为他们的表现感到骄傲……”
作为中国国少队的主教练,在本赛季“兼职”担任北理工足球队主帅的张宁,的确有理由为弟子们在球场上的表现感到振奋——今天下午,2010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第二轮比赛全面打响。北理工在主场面对本赛季的“冲超”热门球队沈阳东进,最终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以0比0逼平对手,赢得了新赛季的第一分。
作为目前活跃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的唯一一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业余”球队,北理工在中甲联赛中的表现却并不业余——不仅3个赛季均顺利保级,还在近两个赛季连续取得了第7名和第8名的好成绩。然而,曾被视为中国足球“体教结合”典范的北理工足球队,在“校园足球”的实践过程中,却越来越感觉到“生存”的困难和前途的迷茫!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作中国足球突破培养瓶颈重要途径的校园足球,距离“美梦”成真的时刻似乎还很遥远……
“苦涩”的“先行者”
“我听说北京有50多个高尔夫球场,但能给孩子们踢球的地方又有多少呢?”谈起国内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环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校园足球的老帅金志扬有些“困惑”。作为北理工从中乙冲上中甲并一路征战的亲历者,金志扬是坚持足球发展“体教结合”,大力推动校园足球的忠实“拥趸”。
在带队冲上中甲联赛并连续3个赛季成功保级后,金志扬对于北理工足球队的斗志和拼劲一直赞不绝口:“相对于那些职业俱乐部,我们这些学生军可能在技术上和身体上不如对手,但他们在斗志和拼劲上绝不含糊,对于足球的理解也要更深入一些。”
作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的一个“特例”,北理工足球队的队员全部是在校大学生;队员们没有工资,只有为数不多的补助和奖学金;队员在训练比赛的同时还要完成大学课程,依然要面对毕业后自主择业的问题……
然而,虽然在征战中甲联赛的几年中不乏赞誉和敬佩,但北理工足球队在中甲联赛中的生存却是充满苦涩——人员上,队员流动大,外援难挑选,球队战斗力难以稳固;经营上,球队经费基本都是靠“化缘”。本赛季初,随着上赛季的赞助商退出,北理工一度陷入了“经济危机”。后来随着北京体育局的拨款,以及本赛季赞助中超的京东网上商城在本周以设立“京东进取超越”奖学金的形式资助球队,才总算为北理工足球队解了燃眉之急。
“其他球队一场比赛的费用就是北理工一年的经费”,金志扬说道,“在中国足球经历风雨时,企业赞助中国足球需要胆识。我希望行业领导能够往下看,更多地关注校园足球,关注青少年足球发展。”
“校园足球”不能纸上谈兵
虽然在“体教结合”推动足球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艰难,但无论是金志扬还是北理工足球队,都对自己坚持的这条路充满信心。“我们的队员不一定都要进入职业俱乐部,队员们毕业找工作时都比较顺利,对工作也比较满意。”北理工足球队领队刘启孝表示。
在金志扬看来,通过与学校教育“联手”发展足球事业,是中国足球突破青少年培养瓶颈的重要途径,“中国足球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从基础做起,也就是从青少年抓起。开展校园足球,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校园足球的实践上,韩国足球是中国足球学习的榜样。据悉,韩国足球青训工作的发展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模式,90%的职业球员都来自大学生足球联赛。每一年的12月,所有K联赛球队都会从“大学生球员选秀会”中选拔各自中意的球员。车范根、许丁茂、朴智星、朴周永、奇诚庸等韩国新老球星,均是出自大学生球队……
近两年来,受困于人才培养的中国足球,也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足球——中国足协专门成立了“校园足球”办公室,并在今年推出了校园足球联赛,最终的目标是要在全国44个城市的约3000所学校中开展青少年足球。
对此,不少足球界人士均认为开展校园足球绝不能纸上谈兵,要制定好详细规划贯彻落实。“现在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危急关头,必须要拿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金志扬表示:“青少年是‘根’,联赛是‘本’。只有把校园足球规范化,中国足球才能迎来真正的振兴。”(本报北京4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