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杯的脚步临近了。通常来说,在即将到来的这个世界杯之夏,应该是一段令人快乐的时光。为了更好地享受它,阿根廷教育部长近日宣布,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阿根廷的在校学生可以在上课期间观看阿根廷国家队的比赛(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30版)。
这一决定发生在万里之外的南美大陆,但是消息传来,还是让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人十分惊讶。这惊讶的表情,基本上暗含了一个意思,就是大家认为,在我们国家,这样的事情很难发生。
为什么大家认为它很难发生?以我之见,这或许基于人们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对足球的某种偏见。
吾生也晚,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涯里,经历了三届世界杯。1994年和1998年时,学校对足球基本持一种排斥态度,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足球太野蛮,容易受伤,影响学习。那时,学校里明明有一个绿油油的足球场,但它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雷区,不给碰。但即便是“地雷阵”也难以压抑孩子们踢球的冲动,所以,想踢球时,我们只能像做贼一样,往校外跑。
到了2002年,中国足球撞上了千年一遇的好运,杀进了世界杯。我也莽打莽撞,杀进了大学。记得中国队踢哥斯达黎加那场时,正好是上古文课。作为乖学生的我,当然不能逃课,就拿了收音机在教室的后面听直播,往前一望,老师在讲台上说春秋大战,我耳朵里听的却是中哥大战。
从1994年到如今的2010年,中国足球究竟为何没大的长进,原因太多说不清楚。但据我了解,不少学校对学生踢球乃至看球的态度,基本没怎么变过,就是反对、不提倡或者至少是不支持。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事物,比如网吧管理比较混乱,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挺大的伤害,就有政协委员提议,关闭社会网吧;比如踢足球给人以“容易伤身”的错觉,而且耽误学习,不少学校就不让学生踢,很多家长甚至不让孩子看足球直播。可事实上,无论是在网吧上网还是在球场踢球或是看球,都是作为人的一种爱好和选择,我们完全可以正确地加以引导,但如今却仍想出禁止这样的极端方式,实在是愚蠢得要命。
对足球如此决绝的态度,一方面是源于对堕落的中国足球的本能逃避,另一方面则源于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善意保护。但是它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对足球的热爱,甚至是对体育的热爱,而这恰恰成为足球搞不好的群众基础,让中国足球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但是与我们某些人士视足球为“洪水猛兽”不同的是,阿根廷教育部部长却认为,世界杯是一个“有着教育意义的体育盛会”,观看这样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体育素养。而这种论调正是我所喜欢的。如果有中国队,看这样的世界杯,可激发爱国热情,即便没有中国人参与,看世界上最强大的32支足球劲旅相互斗法,也是一种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真善美教育的课堂:看喜欢的球队相互配合,肝胆相照,体现了真;球员们为国而战,锲而不舍,体现了善;而打出漂亮的足球,则体现了美。
记得2006年世界杯时,好像是巴基斯坦的大学生上街示威,打出了“我们要看世界杯,请把考试往后推”的标语。
我们是和谐社会,示威自然不必了,但是,像阿根廷一样,在学校里进行足球教育,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