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中国体育探寻新航标任重道远 金牌指挥棒下岗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27日13:50
  新华网合肥5月26日体育专电(记者宋斌、李丽、杨玉华)北京奥运会或是中国体育的一道分水岭。在竞技体育实现登顶的辉煌之后,中国体育正尝试着从金牌战略到民生工程的艰难转身。

  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能否由争金夺银的赛场变成服务大众的平台,能否由金牌主导的体制转型为民生主导的体制,能否实现其本质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以及在经济领域的拓展,能否逐渐淡化计划色彩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

  26日落幕的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是一块试验田,清晰地传递了已成为体育大国的中国,要继续走向体育强国的信号。

  金牌指挥棒“下岗”

  不设金牌,获奖面逾六成的奖励体系的变革,让四体会开了中国体育赛会的先河。不设金牌,并不是否认竞技本身,而是打碎传统的评价模式,也对体育各级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改革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改变了发给运动员的奖品。

  历届全运会上,为抢金牌而衍生的负面新闻不断,归根结底是金牌指挥棒扭曲了体育价值观。全国体育大会决不能办成“全运会第二”成为体育人的共识,反映了政绩观和体育观的可喜转变,以及在中国特色的庞大运动会体系中寻找定位的思考。

  获奖面的扩大给了更多人机会,降低了竞争的残酷性,也减少了以不正当手段争冠的刺激因素。江苏男孩王恭澳就是受益者之一,这位航海模型比赛二等奖的得主只有5岁;而各个赛场上都不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情景,体现了体育重在参与的本质。本届四体会实现了零投诉的和谐竞赛,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为了争金牌打得不亦乐乎,现在赛场氛围其乐融融。”

  金牌作为竞技体育最高成就的象征,曾在新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特殊的重要角色。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带来情感冲击、国人盼望振兴中华的转折点上,女排五连冠令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找到了出口。女排精神因此激励了数代人,竞技体育的励志功能被演绎到极致。时代不同了,竞技体育依然是承载荣誉的母体,但日益富强的中国已有足够的自信面对世界,国人希望通过金牌而求得世界认可的渴求在逐渐消退,体育也因此得以放下重担,回归“参与、交流、健身、快乐”的本原。

  四体会提出不与济南全运会等同类运动会比规模,比投入也是可喜的变化,不仅有助于刹住攀比风,也符合“节俭办会”的国际准则。追求规模和攀比心理往往形成不计成本、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不能惠及反而危害百姓。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说:“检验体育大会成效的标准之一就是人民群众满不满意。”

  “大”体育多台唱戏

  亚太群体协会副主席辛格盛赞四体会体现了“全民体育”的精神。他说自己在观摩赛会群体活动时,被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投飞镖的情景“迷住了”。

  体育不是少数人的体育,广泛的参与性正是四体会着重打造的亮点。合肥新华学院的学生许斌有了手拿指北针和地图定向的“初体验”,一位80后市民有了跟偶像丁俊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赛事普遍设置观众体验环节,明星运动员与普通大众面对面,引导了大众健身的热情,拓宽了观众的健身方式。非奥项目本身专业性弱,趣味性强,有些项目兼有科教和益智作用,更符合体育的参与精神。对于大多数没有形成体育习惯的民众来说,四体会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

  王励勤、古力、李妮娜等体育明星广泛参与志愿者活动,他们走向学校、社区和农村,利用自身在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巨大号召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履行了举国支持的竞技体育回馈社会和大众的义务。

  在办赛模式上,四体会摒弃了单纯办赛的理念,创造性地设置了“赛”、“展”、“论”、“游”的四大板块。赛、展之外,还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特别是体育旅游的“时髦”概念,对宣传城市、拉动地方经济多有裨益。从本届开始,体育大会有了固定的会歌和会徽,体现了开拓市场的品牌意识。处在世博会和年底亚运会的“夹击”之下,四体会招商不易,最终筹集到以实物为主的价值两千多万元的赞助经费,被赛会组委会秘书长、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形容为“达到预期”。但有专家认为,如定向、体育舞蹈等非奥项目一直游离在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之外,本身的发展就带有市场特点,市场开发的力度仍可进一步加大。

  整体而论,四体会冲破传统竞技体育观念的桎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范畴进行了多种尝试,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体育转型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但体育改革的大课题并非是一届运动会所能承担和解决的问题,体育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仍需要在运动会之外多努力。四体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改革发源于安徽,体育的改革也要从这里起步。”

  民生体育,任重道远

  体育是重要的民生。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明显提高,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荣登金牌榜首,但与之不相称的问题还很多。

  中国人营养好了,国民体质调查的数字却不容乐观。我国35岁到49岁的成年人中有八成处于亚健康状态,参加体育锻炼的不足8%。作为国民财富的民众身体状况亮“红灯”,将直接威胁到经济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蒋效愚呼吁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素质作为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下来,因为“没有民强做基础,国强就是空话”。儿童和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更引起广泛重视,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疾呼,恶化下去甚至有产生新一代“东亚病夫”的危险。

  在发达国家,体育是一种广泛追求和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而中国对体育的社会认知和参与程度低,国民还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文轻武”、“重智轻体”的观念,如何让体育精神融入国民精神,让体育生活化和常态化是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在农村和城市广泛实施的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径还存在“只建不管,建而不当”的问题,需要警惕其沦为“形象工程”的危险。

  体育产业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中国体育产业拉动GDP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目前足球职业联赛等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官商一体、管办不分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制约。大量体育资源掌握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手中,社会力量难以进入,需要政府进一步在体制上“松绑”。

  从大体育牵涉到的文化、教育、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可见,体育绝非仅是体育部门的“家事”,民生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改革无法一蹴而就,但此次四体会的大胆创新和尝试,应该成为撬动体育各领域多方面改革的杠杆。那么体育大会的一小步,就能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芯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