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5日体育专电 题:体、教依旧“两张皮” 场地、人才匮乏政策支持欠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之路并不平坦,在肯定其初步开展效果的同时,我们也要仔细地分析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各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和教育部门配合上有矛盾,体、教“两张皮”的症结依旧存在;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匮乏;足球场地匮乏;体育教师带足球活动缺乏政策支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难以挤出时间踢球;家长怕踢球耽误孩子学习;现有资金难以支持更多比赛和日常训练;缺乏成功模式普及;缺乏媒体宣传。
首先,各地的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配合上有矛盾的现象,两个部门权限分工不明晰、缺乏沟通。一些教育部门、学校对活动资金的调拨方式以及相关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有意见;而一些体育部门认为教育部门应该更加主动积极走到前台来支持足球活动,体育部门更多是提供技术支持。虽然有少数城市如成都、沈阳等体育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不错,但更多城市的两个部门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上需要改进,不能仅仅依靠两个部门领导的相互关系如何来决定活动开展质量。
其次,各学校懂足球、懂教孩子踢球的体育老师太少,这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提高。薛立说,目前在44个城市里能有1/3合格的足球老师就不错了,中国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也很少。现在国际足联每年会在中国开两期教练员培训课,每期来三个讲师,中国足协每期都会从各地选40个讲师来学习,然后回各自城市再讲给各地的体育老师听,“我们会向国际足联发展部多提申请,要求每年派更多的讲师来中国授课”。
第三,足球场地匮乏。不论是在成都、沈阳还是昆明,有好足球场的中小学都不多,大学里的足球场也总是十分拥挤,记者在四川大学看到,一块标准足球场上往往能挤着二三百人踢球。在沈阳,有200米跑道的操场对于小学来说已是“奢侈品”;在昆明的100所小学里,拥有像样的足球场的不到10所,许多孩子只能在危险的水泥地上踢球。
第四,带孩子进行足球活动的老师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而缺乏动力。一些地方的体育教师反映,一般带队参加比赛是在周末,要陪上个人时间却没有补贴;有些地方足球活动的培训还没有纳入继续教育的课时,对职称评定也没有帮助,因此希望教育部门能给予政策支持。
第五,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教育减压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抽出进行足球活动的时间。在这点上,体育部门呼吁教育部门能够适当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挤出一些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希望教育部门在升学考试的“政策指挥棒”中能提高体育地位。
第六,家长对于孩子踢球会影响学习的观念短期很难扭转,在竞争激烈的校园里,家长生怕孩子花过多时间和心思在踢球上会影响“主业”。其实适当的锻炼对学习可以起促进作用,武汉的万松园小学就用两个班级进行过实验,结果证明开展足球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能促进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
第七,由于各地活动资金落实情况不一,以及总资金数的问题,目前的资金只够在小学和初中联赛的比赛中使用,对于球队平时的训练则不够,而高中、大学组的联赛则更需要资金。至于职业俱乐部梯队的比赛,现在虽然全国有三个年龄段的杯赛,但由于资金缺乏,都是赛会制,集中一个月内就打完,导致一年各职业俱乐部梯队严重缺乏正式比赛,预备队联赛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无法启动。虽然足协和体育部门希望通过市场来解决,但由于民间资本对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不感兴趣而很难实现。
第八,各城市推行青少年足球缺乏一个大体统一的良性模式,大多处于无机发展、随意性很强的阶段,需要尽快探索出一种公认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韦迪说,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最缺的就是整体的构思和设计,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
最后,青少年足球缺乏媒体报道和关注,因为本身缺乏新闻上的轰动效应,青少年校园足球很难在市场媒体上形成有规模、持续的报道,从而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构成了传播上的阻碍。媒体在不断强调青少年基础对于中国足球意义重大的同时,也应身体力行地给予足够的宣传支持。(参与采写:郑道锦、史春东、李铮、汪涌、方列、王恒志、陈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