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方案
增加两个底线裁判
南非世界杯英德大战,主裁判拉里昂达的重大失误还令人记忆犹新,日前在德国的女足U20世界杯,法国姑娘再度蒙冤。足坛一时民愤四起。不过作为掌握足球游戏规则的话事人,倔强的国际足联至今仍拒绝将民众呼声极高的“关于增加门线电子技术系统的决议”提上议程,国际足联的通告称,他们或将在10月再讨论此话题,从目前看起来,阻力不小。
为了稍稍平息民众怒火,以示自己仍主持公平公正,国际足球协会董事会(IFZB)批准了在下赛季的欧洲冠军联赛的赛场采取五裁判制,以便帮助主裁判作出正确判罚的改良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是在保持传统的一名主裁、两名边裁的前提下,增加两个底线裁判帮助主裁执法。他们在比赛大部分时间站在球场两端底线外,负责关注该侧禁区内的情况,可以有效遏制禁区内假摔的发生,并提高点球判罚、进球判罚的准确性。事实上,上赛季的欧罗巴联赛(前身为欧洲联盟杯)中,欧足联已经试行过了底线裁判制,施行后效果显著,因此本赛季国际足联决定推行到全世界俱乐部最高水平赛事的冠军联赛上。
球迷抨击
应引进门线技术一步到位
国际足联表示这一方案将试行至2012年的国际足联第126次会议再做决定,而且这一方案并非仅限于一个地区足协或足联。据悉,除了欧洲冠军联赛外,今年的欧洲超级杯、法国联赛杯和部分巴西、墨西哥国内的赛事都会实行五裁判制度。如果施行效果良好,不排除将五裁判制向欧洲杯,甚至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中推广。不过不少球迷担心,这一方案的出台将使“门线技术”无限期推后,而在某球迷论坛调查中,这一改良方案也并不被充分看好。虽然有40.31%的球迷客观承认“此举将减少禁区内的误判”,但49.21%的球迷仍认为“作用不大,应该引进门线技术一步到位”,此外还有7.33%的球迷认为“治标不治本,都是肉眼判罚,都会出错,三个裁判够了,国际足联在混淆视听。”
视线
“非法专制”继续加强
用增加裁判暂时取代门线技术,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国际足联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要想解决层出不穷足坛冤假错案,其实很简单,引进门线技术和录像回放。布拉特在面对愈来愈多的误判时曾有句著名的开脱:“误判是比赛的一部分,很多比赛因为这种人为的失误反而变得经典,比如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这是一种围观群众幸灾乐祸看闹剧的无耻心态,一种很流氓的逻辑。拒绝门线技术,这是个态度问题,表明FIFA并不着急解决问题。
第二,裁判对于国际足联来说,非常重要。国际足联一直都利用各种比赛为工具维持着自己的统治秩序,每个当权派都在用比赛结果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自己拥护者的利益。但比赛有22个人踢,所以“搞掂”几个裁判比搞定球员来得容易,成本更低。裁判说:“裁判也是人,裁判也会犯错。”因此,这些有意无意的错误便成为了改变比赛结果的胜负手。因此,场上的裁判数目越多,就越容易贯彻FIFA的“旨意”,所以关于门线技术的讨论一拖再拖,而增加裁判计划只讨论了一次就OK了。
第三,高科技不是裁判的威胁,而是国际足联的威胁。此前曾有人叫嚣,赛场若全部使用高科技,裁判就将集体下岗。实在危言耸听。NBA是将高科技引入比赛判罚最多的比赛,裁判们依旧在场上活蹦乱跳,他们并未觉得录像技术的引入降低了自己执法的权威性,因为只有公正才权威。国际足联之所以迟迟不引入高科技,根本原因是他们需要为控制比赛留出“运作空间”,他们需要用“非法”的手段继续在球场上保留“人为操作”,而机器太冰冷,不通“人情”。用增加裁判代替引进机器,说明国际足联在球场上的“专制力度”还在进一步增强。
最后一点,裁判很可怜,他们是被用来出卖的。拉里昂达在南非惹祸后,只能卷缩在太阳酒店内,关上窗户、拉上窗帘、出入走货梯小门,过街老鼠般躲避楼下球迷如潮抗议。礼貌的人称之为“官哨”,一种看似拿国际足联白领官员工资,挂事业单位编制,实际却是炮灰,替罪羊。而幕后黑手总导演国际足联的官员此时正在酒店门口与球迷亲切合影留念。裁判就这样被出卖了,从02年的莫雷诺到今夏的拉里昂达,都是如此。其实很多裁判还是单纯,希望引入科技设备提高判罚准确率,但几十年来其装备只增加个耳麦和耳塞,说难听点,楼下新闻停车场的守车大爷都有对讲机,而德福楼和天河聚的传菜员几年前便已装备了听说一体的耳麦和耳塞。守车大爷和传菜员不需要承受太大的压力,还可用来聊天,谈论的也许正是你们错误的判罚。裁判们,你们情何以堪……
记者 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