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评论 > 亚运媒体评论

山西晚报:广州,因亚运而变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2010年08月03日08:04
  在广州亚运会即将迎来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在对亚运的热切期盼中,走马亚运场馆,徜徉广州街头,亚运带给广州的巨变正扑面而来。

  自申办亚运会成功以来的6年间,从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到市政建设、百姓生活,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下脉动,都打上了深深的亚运印迹。

  亚运,是广州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从1987年的六运会、到2001年的九运会、再到2010年的亚运会,20多年间,屡经重大赛事考验的广州正在描绘出一幅“商贸广州、国际都会、体育强市、山水名城”的美丽画卷。

  从全运到亚运广州借力促变

  主办权=发展权,这个公式,对于2004年才和亚运会初次“相逢”的广州而言,并不陌生。

  1987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成为广州城市跨越性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位于广州市东部的天河区还只是一片布满农田的寂静城郊,从1982年开始,广州用5年时间陆续建设成天河体育中心,并在其东、西、南三面配套开发文化娱乐、办公旅游、商业贸易三个功能区,推动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产业成为当时广东经济最为强劲的“增长引擎”之一。

  同样可以被视为广州发展里程碑式“历史节点”的,还有2001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从六运会到九运会,再到亚运会,广州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脱胎换骨"的背后,是一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前进思路。”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方浩说,“借助亚运之机,广州不仅要让市容变貌,更要让城市的经济、文化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向更高目标大步迈进。”

  亚运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视野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广州具备了深厚的国际商贸底蕴,而如何利用亚运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将“千年商都”打造成在全球文化和社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都市是过去6年广州面临的紧迫课题。

  对此,广州市社科院官员李江涛分析说,从2004年成功申亚至今,广州在亚运契机的推动下,积极吸引全球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推进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在更高层次上与国际接轨。

  此外,广州还积极利用亚运契机,持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广州的变化历程是广州的财富,也是中国的收获。亚运是一个目标,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广州需要在崭新的未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推进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序开发,再次踏上新一轮征程,”李江涛说。

  广州变身“体育之城”迎亚运

  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是将一座城市精神的深刻嬗变。

  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刘江南说,6年多的筹办中,“亚运理念”已经深深融入这个东道主城市的肌理和血液之中。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都羊城,正以“体育之城”的全新姿态迎接亚运会的到来。

  国际性大赛频繁举办,是“体育之城”的醒目标志。刘江南说,近年来,广州成功举办乒乓球世锦赛、NBA季前赛、羽毛球苏迪曼杯、亚洲田径锦标赛等60多项国际大赛,大大提高了举办国际大赛的能力,也极大地激活了广州的体育市场,滋养了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

  雄厚的体育产业,是“体育之城”的经济底气,刘江南说,2008年,广州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增加值122.36亿元,占GDP的1.48%,成为广州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系列重大体育设施建设,是“体育之城”的扎实基础。刘江南介绍说,为举办亚运会,广州投资80亿元进行体育场馆建设、改造,设置了53个比赛场馆、17个训练场馆。他说:“亚运城、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体育场馆将在亚运结束后,成为广州体育产业的新品牌。”

  新建场馆是为了亚运,却也不仅仅为了亚运。广州在规划亚运场馆时,充分考虑赛后的持续利用,增强场馆的全民健身功能。

  刘江南说,本着“赛中运动员使用、赛后老百姓健身”的便民原则,这些场馆辐射了广州12个区(县),亚运会后,都将为当地百姓所用。

  在全力向亚洲和世界展现城市实力的同时,广州也积极推动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群众体育全面发展。目前,广州已拥有全民健身路径1600多条、体育场馆设施近2万个、群众晨练、晚练地点超过9000处。

  目前,广州全市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8.82%,正朝着60%的目标迈进。广州市精神文明办副主任刘炬培说,在广州,运动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成了很多市民自身的需求,就连在日常交际应酬时,市民中也流行“请你吃饭,不如请你流汗”的口头禅。“广州"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重要体现,就是倡导了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刘江南说,广州将通过举办亚运让更多市民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让更多广州人变成国际化的“体育人”。

  据新华社

  热辣编评

  体育的外延是很广的,可以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当我们有能力不断承接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分析赛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柴森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