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新援席尔瓦 |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 叶慧/编译
“这将是属于我们的赛季。”这句曼彻斯特市大巴车身的广告词,娓娓道出了曼城对新赛季的殷切期望。这个夏天接连砸出大手笔的曼城正在向一条经济学定理发起挑战:如果你的开销超过了所有其他俱乐部,你就能在球场上将他们一一击败。
引援变得理性
西班牙豪门从来只会在自己的丰腴阵容之上继续买人,相比之下,曼城要理智得多。
过去的一周,曼城的新援名单又增加了两个响亮的名字:马里奥·巴洛特利和詹姆斯·米尔纳。自从2008年阿布扎比财团入主以来,“蓝月亮”在转会市场的投入已经超过了3.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7亿元),尽管人们仍对曼城取得成功持怀疑态度,但足球的定律却给这句广告词投上有力的支持票。
世界足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买不来一支永远胜利的球队。曼联主教练弗格森在上周开了金口:“(曼城的)这种烧钱方式,我们已经看到两三年了,也许还将持续到他们明白到冠军不是靠金钱堆砌出来的那一天。”在英超历史上,有足够多的先例可以为爵爷撑腰,看看那些以纽卡斯尔为代表的“烧钱帝”吧,他们甚至不如阿森纳这样的守财奴拿到的冠军多呢!不过,现在的曼城正试图打破这样的历史枷锁。理由有三:
首先,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近年世界足坛最大的转会笑话莫过于巴塞罗那从阿森纳买来了29岁的亨利,结果16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6亿元)近乎打了水漂。过去两年,曼城把目光放在24岁至28岁的球员身上,但收效甚微。今年曼奇尼买来20岁的巴洛特利和21岁的博阿滕这样的年轻人,正是对曼城现有阵容的一个有益补充。注入新鲜血液总是让人期待的,即使新人找不到感觉,还有老球员拉他们一把。
其次,不买在世界杯一战成名的球星。皇家马德里,这个足坛烧钱一族的头号冤大头,刚刚签下了两个在南非大放异彩的德国人。然而,短短一个月的世界杯,根本不足以让一个球员充分证明他的能力究竟有多出色。值得高兴的是,曼城并没有被世界杯的光芒蒙蔽了双眼,看看他们选择的大卫席尔瓦、巴洛特利,还有米尔纳,三人要么在世界杯鲜有表现机会,要么压根没有出现在南非。
最后,兵不在多,够用就好。曼城没有把皇马这样的购物狂当成效仿的榜样。西班牙豪门从来只会在自己的丰腴阵容之上继续买人,相比之下,曼城要理智得多。也许,曼城疯狂买人的数量往往给人以错觉,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就是这样:他们必须买人,而且必须全面换血。当曼苏尔入主之际,东土球场根本没有一个球员能够称得上世界级球星,所以他们需要22个大牌球星,每个位置至少两个。有时候他们花钱买来的是一个错误,例如罗比尼奥,但转会市场往往就是这样的。
英超第二轮精彩瞬间(点击查看组图) |
雄厚资金撑腰
当拥有足够多的钱,你真的能买来一支成功的球队,这个赛季说不准就是属于曼城的。
“蓝月亮”在转会市场的短板不在于选人的眼光,而是他们不得不以超过市场价值的价格去换取自己的心头好。当每一家球员出口商都清楚明白与他们打交道的是一个控制着10%全球石油储备的财团时,价格的高低根本不会影响交易的成败。
另一方面,光有钱的曼城还不足以拥有对超级球星的吸引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卡卡和托雷斯,两人都拒绝了东土球场的高额年薪,选择了他们自己所渴望加盟的球队。来自非洲的球员是个例外,看看曼城阵中的阿德巴约和图雷兄弟,他们是为数不多的、从名气更大的俱乐部下嫁的大腕。原因很简单:这些非洲球员是一个庞大家庭的支柱,他们清楚知道25万英镑周薪和30万英镑的周薪的差别是什么,他们不会在乎为哪个老板踢球,能够让他们动心的只有曼城开出的天价待遇。
曼城的总体薪水支出早已把曼联和阿森纳远远抛在身后,距离切尔西也越来越近了。伦敦帝国学院经济学教授史蒂芬·西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博士就总结过,在过去一些年里的英格兰和意大利足坛,90%俱乐部的联赛成绩和他们的工资单排名是一致的。举个例子,上赛季的英超联赛,切尔西拿了冠军,曼联和阿森纳分别二三位,这恰恰和三家俱乐部在工资榜的排名无异。
简而言之,当拥有足够多的钱,你真的能买来一支成功的球队,这个赛季说不准就是属于曼城的。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