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霄霄
又一届世界杯落下帷幕,300多万人口的乌拉圭踢出个世界第四,而13亿人口的中国只能在PS章鱼保罗的预言中聊以自慰,这再次触动了中国球迷敏感的神经。而韦大人从南非观摩归来后,“申办2026年世界杯”的话音未落,又抛出了“撬动出口论”,一时间为自己迎来了满堂倒彩。中国足球的未来到底路在何方?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先后与足球少年、家长及教练进行交流,试图在与他们的谈论中探听出中国足球的明天。
他曾被俱乐部评为年度最佳射手和最佳运动员,他曾参加“麦当劳南非球童选拔”活动并最终闯入决赛,他曾在国安夺冠之战作为球童与球员牵手出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做中国的C·罗。
7月25日下午,人大附小足球场,9号丁子俊深呼了一口气准备主罚角球,豆大的汗珠滑过眼角,眼神中充满坚定。助跑,起脚打门!皮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直接入网,一记精彩的零度角进球!
越野豹队凭借这粒进球终于将比分追平,丁子俊与队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场边传来一片欢呼,主客队球迷都在为这粒精彩的进球叫好。这是在人大附小进行的一场友谊赛,对阵双方是:平均年龄十岁半的越野豹队,和平均年龄九岁半的人大附小队。
进球功臣丁子俊小名丁丁,虽然今年才九岁,但绝对是足球场上的“老”队员了。在他的“小三号足球”博客记载里,丁丁记载着他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的心得,学会了新动作的兴奋,比赛没上场的失望,赢球的喜悦,“大战”来临前的期待……从这个刚满九岁的男孩儿笔下,我们似乎读出了那么让人意外而陌生的中国足球。
足球之外,丁丁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校级好儿童;他钢琴弹得很好,并且通过了七级考试;他与家人一起周游世界,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然而他最大的梦想仍然是足球,他要做中国的C·罗。
足协也好,政府也好,社会捐助也好,即便拿出钱来搞足球,也不一定能得到好效果,毕竟学校的态度才决定着“校园足球”的存亡。
理想很伟大,但现实很残酷。据丁丁爸介绍,因为丁丁对足球的痴迷,所以家长一直都很支持他踢球,但是中国足球的大环境确实是制约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首先,可选择的足球学校不多,大多数的足球训练班都是“高收费,低水平”。丁丁爸介绍说:“丁丁踢球的花费很大,这笔费用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是个很高的门槛,会拒绝很多有天赋的孩子,也将踢球孩子的人数框到了最小。”据了解,课外足球训练班的花费大概是平均每小时30元,按每周六、日上课,每次两小时课程来算,每月要花费480元。刨去放假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参加训练的情况,不算装备所需花费,一个孩子每年踢球的开销在5000元左右。
另外,丁丁爸认为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只有让足球真正走进校园,才能有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足球,喜欢上足球。但“足球走进校园”的现状却难言乐观。丁丁就读的小学里就有一个足球补习班,除了每周补习班的这一个半小时时间,学生在校内是禁止踢球的,丁丁曾带了个足球到学校,还招来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带个球到学校都很难,办起小学生的足球比赛就更难。足协也好,政府也好,社会捐助也好,即便拿出钱来搞足球,也不一定能得到好效果,毕竟学校的态度才决定着“校园足球”的存亡。据丁丁爸介绍,前段时间越野豹队参加了一项青少年足球比赛,为了办好这项赛事,主办方投入了很多资金,报名学校都拿到了不少的补贴,所以报名参赛的球队数目可观。可比赛一打起来超过半数的学校都弃权,学校都是冲着“补贴”来的,队伍根本就不存在,为了防止主办方来查,对阵双方甚至还要说好个比分!这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愤慨,但这样的事件在混乱的中国足球中,又能算得了什么?
在中国,大多的绿地是禁止践踏的,因为“小草也有生命”,而中国足球的生命就可以践踏,就无人呵护吗?
对于制约青少年足球普及和发展的因素,越野豹队主教练袁指首先提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如今,中国式的教育仍然是成绩说了算,“中考”、“高考”就是摆在孩子和家长面前的两座大山,这也就导致家长不断地为孩子寻求课外辅导,而忽视了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人大附小的一位学生家长就向记者坦言,“现在的孩子的确很累,一放假我就给他报了数学班,十天的课刚上完今天就带他踢球来了。现在社会竞争多激烈呀,什么东西别人学了你没学,就被落下了!”所以袁指认为,中国足球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得首先解决教育带来的后顾之忧。
提到球员的教育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其理念在于培养“道德品质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三高”人才。学生统一生活在一起,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足球训练,教体结合,由学校直接培养体育人才。十年间,三高俱乐部为国家输送了多名职业球员,为各高校输送了近百名优秀毕业生,并在不同年龄段的比赛中屡获佳绩。但家长们对这种模式仍然表示了怀疑,他们纷纷表示,“三高”出来的孩子大多是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到大学的,文化课水平仍然不能跟社会上的考生相比,将来毕业进入到社会还是令人担心。
谈到进一步提高专业足球学校的办学质量,袁指表示不应该只关注关起门来搞足球的专业学校。要想彻底改变中国足球“拔苗助长”的现状,就应该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享受足球的快乐,而现有的场地资源、师资力量都是远远不够的。
的确,北京现有的公共足球场和校园足球场地中,对社会开放的几乎为零,让孩子们平时租场地踢球并不现实。而在中国,大多的绿地是禁止践踏的,因为“小草也有生命”,而中国足球的生命就可以践踏,就无人呵护吗?丁丁爸就曾抱怨,丁丁能踢球的地方实在不多。“我家楼下有一个小学,平时很好的球场都空着,有时丁丁会去踢两脚,被保安抓住就会被索要门票或罚款,所以孩子只能在小区的花园里踢球,因为有老人和更小的孩子,所以总免不了遭人白眼。”
“留洋”的孩子从哪儿选,如何选,如何保证最后选出来的是中国最热爱足球的100个孩子,而不是最掏得起腰包的100名家长?
前不久,韦迪表示,足协计划每年要送百名以上的孩子到海外踢球。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好事者翻出昔日健力宝青年队赴巴西学习的案例,抨击韦大人“陈旧”的创新思想;有好心者连忙翻出近邻日韩近二十年的足球发展史,试图奉劝韦主任“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
其实“留洋”所遇到的问题仍然是老生常谈,“留洋”的孩子从哪儿选,如何选,如何保证最后选出来的是中国最热爱足球的100个孩子,而不是最掏得起腰包的100名家长?“留洋”的费用谁来承担,孩子的教育如何解决,如果说中国足协愿意全权承担这笔费用,那么这将是一个不菲的数目,如此一场“豪赌”赌赢的几率能有多大?而如此一场“豪赌”又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留下些什么?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袁指表示如果中国足球真的愿意“慢”下来寻求发展,那么未来还是可以被期待的。的确,蜕去“功利”的外壳,中国足球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仅仅是“撬动出口”。
或许,只有在孩子那里,我们才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