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42公里的赛道,冲过向往已久的终点,有人面留微笑,有人坐地大哭;有人扶墙呕吐,有人缓步前行……残酷,正是这项运动的两面,是最吸引人的魅力,也是最让人恐惧的压力。9月5日,“咚咚咚咚”,汾河两岸,近万人有节奏的奔腾,2010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正式亮出了属于他的容颜。
非洲选手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中国马拉松艰难求生、14岁少年夺得迷你组冠军,79年的老者向岁月发出挑战……所有这些,都是太原马拉松的内容。正如中国女选手王晓姝所说,马拉松运动的魅力是——重在参与。肯尼亚运动员查尔斯通过本报寄语,大家都来享受马拉松。
正如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厦门马拉松简称“厦马”一样,“太马”的名头,也从这一天起,在江湖流传……
本报记者 李清伟
数字“太马”
参赛国家:7个
参赛运动员:9288人(其中,全程605人、半程692人、迷你7991人)
裁判员:200名
报道记者:450人
安保人员:16100人
志 愿 者 :559人
移动厕所:17个
垃圾回收点:28个
本报记者李清伟
A 全程马拉松
查尔斯(男子亚军):来年还要争第一
2:13:30,这是冠军的成绩,埃塞俄比亚的海勒笑得很灿烂。亚军的名字是肯尼亚的查尔斯,他的成绩是2:14:03。冠军旁落,查尔斯并不甘心,他是本次比赛所有运动员中报名成绩的No.1,2:06:52。
比自己的最好成绩差了7分多,也没有实现“TbNo.1”的赛前目标,查尔斯当然有些郁闷。碰到记者,查尔斯露出了笑容,带着些许歉意。本场比赛,查尔斯一开始采取的是跟踪战术,并没有发力领先。与第一梯队,他始终保持了一些距离。跑到38公里处,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查尔斯的右腿受伤。担心记者不明白,他一直拍打自己的腿部。从40公里的时候,查尔斯全力冲刺,最终拿到了第二名。
No.1,当然是一个运动员永远的追求。太原马拉松,给查尔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明年我还会来到这里,还要争取第一”。
本报记者李清伟
尹顺金(男子第八、国内第一):30公里处被拉开
全程马拉松比赛紧张进行,前七个回来的全是黑皮肤的外国选手。在终点的观众焦急万分,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中国人的身影——尹顺金。这位来自青海的1985年出生的小将,报名成绩为2:14:16,他的成绩今年国内排名第一。能否有中国运动员闯进前八名,人们对尹顺金抱有很大希望。
当尹顺金一跑进滨河体育中心之时,场外的加油声就此起彼伏。2:20:14,没有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尹顺金有些失望,但好在,获得了全程马拉松的第八名,也给了观众一些安慰。走下跑道,稍做休息的尹顺金,尽管被一拨拨记者轮流“围攻”,但尹顺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总结自己的比赛,尹顺金还是有些遗憾,跟到30公里处,他因为体力不支,被第一集团拉开。
尹顺金现在是青海师大的大三学生,但从事马拉松运动已经有四年了。他参加太原马拉松的目标十分明确,以赛代练,接下来,他的目标是十月份的北京马拉松。
本报记者李清伟
王晓姝(女子第五、国内第一):马拉松的魅力是参与
2:42:48,辽宁选手王晓姝完成了自己的比赛。“跑得不好,我并不满意。”没有完全发挥的原因是,膝盖的伤势已经让自己有一个月没有正常训练了。而在早些时候的大连马拉松赛上,她获得了亚军。
王晓姝的赛前目标是,顺利地跑下来。这个愿望,倒是实现了,没有出现“极点”,没有感到特别困难。25岁的王晓姝,一开始是长跑选手,五年前转项马拉松。她已经参加了20多场马拉松比赛,每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相比国内的重大马拉松赛事,她认为厦门、大连的赛事要更充分、更有意思一些。太原马拉松是第一届,已经做得不错;这条赛道挺好,坡度比较少;靠近河流、空气湿润,有助于呼吸调节。她觉得马拉松运动的魅力是——重在参与。
本报记者李清伟
丹瑞克(马拉松经纪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马拉松比赛开始了。在主会场的休息室内,一个名叫丹瑞克的人,却丝毫不得清闲,紧张地盯着电视直播。他是一个马拉松经纪人,本次比赛的21名外国选手,绝大多数都是他带来的队员。他密切关注的,是旗下队员的表现。
与丹瑞克的交谈,地点就在滨河体育中心的篮球馆内。在得知他来自美国之后,记者告诉丹瑞克,你身处的球馆就是NBA球星马布里在中国的主场。马布里?这个名字,当然也被丹瑞克熟悉。丹瑞克也是马拉松运动员出身,他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11:20,他还参加过两届奥运会。
为什么要来到太原马拉松?丹瑞克表示,因为这是一项新的赛事,对运动员们充满了诱惑力。丹瑞克的足迹遍布五大洲,世界上的很多大型马拉松赛事,他都去参加过。与其他同类赛事相比,太原马拉松有什么不同?他认为,线路设计是一流的,交通管制比较容易,几乎没有弯道,这也有助于运动员出成绩。太原马拉松的比赛时间选择也不错,如果在10月份的话,那时候世界各地的赛事就太多了。
在丹瑞克看来,因为是首届比赛,太原马拉松的组织工作并不是十分充分。如果想办成一个传统的品牌赛事,组委会需要做的还有筹办时间再长一些,再多邀请一些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本报记者李清伟
B 迷你马拉松
14岁少年勇夺冠军
专业选手从眼前一闪而过,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差点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道黄影从身边闪过,迷你马拉松的终点——滨河西路热力公司管线桥西口,0256号选手已经冲过终点。14分钟,来自晋祠镇花塔村的14岁少年赵繁获得了迷你马拉松的冠军。“还感觉有点慢,以前跑3000米只要10分钟,今天不到4公里,就用了14分钟,应该能再快点。”夺冠后,他对自己的成绩并不太满意,获得这样的成绩似乎在情理之中。“明年再办马拉松,我要报半程,争取好成绩。”对未来,这位小选手充满憧憬。
紧跟赵繁之后,来自太原市体校的14岁女生龙子君也冲过终点,对今天的成绩相当满意,得知她是迷你马拉松女选手中的第一名时,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跟平时的成绩差不多,发挥算正常。”小龙说。
本报记者权力超
80岁老翁跑“迷你”
迷你马拉松的终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刚刚跑完,脸上还微微渗出汗珠,旁边一位中年人不停地在旁边嘘寒问暖。用28分钟跑了3.7公里,老人非常满意自己的成绩。“刚才,跑到迎泽大桥下的时候,小腿微微有些拉伤,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老人说话间,不停地用手按摩着小腿。老人叫黄廷建,今年已是80周岁的高龄,他是一名老兵,体质硬朗,平时烟酒不沾,生活非常规律。
参加这样的比赛最不放心的就是家人,儿子黄华大早晨便陪着父亲来到了滨河体育中心,发令枪打响后,他又立即跑到终点等候。“我父亲年青时,能在单杠上做大回环。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活动,现在他上年纪了,家里人都不放心,我今天专程过来陪他。”黄华说。
本报记者权力超
山西第一铁人很“内疚”
迷你马拉松的终点,一批又一批的选手冲过。人群中,记者一直没有发现号称山西第一铁人的陈荫森。从出发到现在,时间已将近1小时,参加迷你马拉松的选手差不多全部抵达终点。此时,赛道上忽然传来了阵阵的加油声,一位身着红白相间运动衫的老者姗姗来迟。“今天的成绩很差,对不起!”陈荫森感到很“内疚”,因为伤病他没有取得好成绩。当在场人问及老人的年龄时,他半开玩笑地说:“我33公岁(66岁)!还很年轻。”“8月8日,我才从黄山参加比赛回来,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又有些骨质增生,以致于今天没有发挥好。”不过,老人很不服输,仍坚持跑完了全程。
陈荫森原籍江苏,18岁时支援内地建设来到我省,成为太重机械厂一名工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陈荫森常年坚持“铁人三项”训练,十多年间,他多次自费代表我省参赛,2008年又幸运地成为我省的奥运火炬手。
本报记者权力超
原来10岁才是最小的
按照大赛组委会规定,13岁是运动员报名的最小年龄。而在迷你马拉松的阵容中,却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白色T恤牛仔裤,装扮虽不专业,但也跃跃欲试。一问年龄,他只有10岁,来自九一小学,名叫张元隆。开学前一天,在妈妈的带领下,他也成为了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在他的背后,也背着运动员号码;当然,他是与妈妈共用一个号码。
在学校一圈200米的操场上,张元隆最多跑过6圈。不到4公里的迷你马拉松,对张元隆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在他的计划中,要坚持完成比赛。身为马拉松运动员,有关马拉松的知识,小张同学已经熟知在胸。他还现场给周围的人,讲起了马拉松的故事由来。“那是在N年前,波斯入侵希腊……”
本报记者李清伟
拉拉队为选手加油鼓劲
太阳从薄薄的晨雾中探出了头,比赛还没有开始,滨河路上已经是热闹异常,来自一些协会和社区的拉拉队早早地来到赛道旁边,准备给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迷你马拉松的终点,两支统一着装的拉拉队早就迫不及待地做着准备活动。“新太原,魅力无限!”这是万柏林区老年体协的加油口号,30多位身着白色练功衫的老人们排着整齐的方队,在悠扬的乐曲中打起了太极拳。
另外一支来自太重的退体职工和家属组成的拉拉队,30多个老姐妹今天除了表演,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她们中的成员也参加了今天的比赛,队长王淑敏说:“我们的拉拉队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有老姐妹参加了今天的长跑,我们当然要加油,也展示一下我们太原老年人的风采。”
马拉松比赛沿途,记者还看到多处打着旗的拉拉队方阵。
本报记者权力超
C 半程马拉松
江西籍女选手罗川:“我的目标是奥运会”
冲刺、撞线……仅用时1小时5分53秒,半程马拉松终点——南内环南侧匝道桥口处迎来了第一位撞线的男选手,几秒后,第二名也撞线,两人竟然是大学同班同学。
542号选手张振龙和543号选手关思杨,两人是天津工业大学的同班同学,平时同吃同训练,一起报名,一起参赛,没想到,竟然还幸运的几乎是一起冲过了终点。
张振龙平时成绩也相当不错,全程马拉松曾跑出过2小时13分的好成绩,曾经参加过北京、厦门、大连等国内高水平的马拉松比赛。在大连国际马拉松冠军赛上还曾获国内第二的好成绩。
用时1小时17分46秒,第一位女子选手冲过半程马拉松终点,她是仅有19岁的001号江西籍女选手罗川,从事长跑4年多,是一名专业运动员。虽然获第一,但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最好成绩,稍有遗憾,她在扬州马拉松比赛中曾获得青年组第一。“每个运动员的目标都是能参加奥运会,我也不例外。”罗川说。
本报记者权力超
残疾选手任耀:没取得好成绩真遗憾
习惯了看甩开双臂的奔跑,在马拉松的队伍中,一名没有双小臂的选手格外引人关注,当他冲过半程马拉松终点后,顿时成了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在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他不断跑到计时台,打听着自己的成绩。
小伙子叫任耀,安徽人,喜欢运动,1996年,因为一时贪玩,被不幸电击,永远失去了两只小臂,好强的性格让他继续从事喜欢的运动,曾经参加过北京、上海、郑州等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今天只跑出1小时16分,平常的成绩比这个要好,比较遗憾。”任耀说。总结比赛失利的原因,他说:“今天,感觉身体有些疲劳,跟山西的海拔也有一定的关系。”
本报记者权力超
D 后勤保障
8个救护站保健康
本报讯 (记者 刘霞 实习生 郭立云)9月5日上午8时,2010年国际马拉松比赛准时在省城开赛。为了保障比赛期间运动员及来宾的身体健康,太原市卫生局在比赛线路上每5公里设立一个医疗救护站,负责紧急医疗救治及转运。
比赛期间,卫生部门共派出1辆指挥车和10辆救护车对比赛运动员实行全程跟踪保障,救护车每车配备1名急救医生、1名护士、急救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比赛线路每5公里设立一个医疗救护站负责紧急医疗救治及转运,共设8个站,每站配备外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和护士各1名,配备急救箱(包括必备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便携式心电图机、便携式氧气袋等急救设备;在比赛场地周边确定了7个定点医院为转入伤员提供应急医疗服务。
药品与饮料准备不足
“有没有云南白药气雾剂?”比赛中,先后有一些运动员,跑进医疗救助站,问询医护人员,得到的却大多是否定的答案。在马拉松比赛中,因为极高的运动强度,参赛选手的腿部会经常出现伤病情况。这时候,类似云南白药气雾剂的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在大多数医疗救助站,记者了解到,准备的是心电图、氧气瓶、血压计这样的医疗设备,类似云南白药气雾剂的药物,却没有配备。
另一个不足之处,仍有运动员反映。马拉松消耗糖分多,补充糖十分重要。但在一些运动员看来,本次比赛准备的矿泉水过多,但含糖的运动型功能饮料,却不是足够得多。
本报记者 李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