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员是个特殊的群体,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不准接受媒体的采访,管理裁判员的官员更是深居幕后,轻易不现身于台前。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两任裁委会主任张健强、李冬生严格遵守了这项规定,尤其是李冬生,10年来的曝光率低之又低,外人眼中比较清廉。但随着公安机关重拳反腐,这位嗓音略带沙哑,语速不急不慢的中国足协“优秀干部”被证实并不老实本分。
借机敛财手段阴
李冬生的履历有几分神秘,原是北京体育师范大学教师,据说曾到匈牙利留学。1997年调入中国足协,1999年和2000年担任清远基地青少年冬训办公室负责人。没有人说得清楚李冬生是如何发迹的,2001年“黑哨龚建平事件”后,他一跃成为主管裁判员工作的实际负责人。
据知情者介绍,李冬生发生显著变化是在2005年之后,之前他曾明令裁判员到赛区执法“不能抽别人的一根烟,喝别人的一杯茶”。知情者披露了李冬生四种“敛财”的手段。第一,中国足协每年都举办裁判员、裁判长培训班,原先放在香河基地,但那里的标准是每天每人180元,裁委会承担不起这笔巨额费用。一部分省市为了寻求比赛中能够获得裁判员的照顾,抢着举办这种花费巨大的培训班,中国足协只需要支付每个裁判员每天80元的费用。这其中存在大量贪腐行为。
第二,裁判员晋级考试。李冬生主持的裁委会,从2004开始每名裁判员不但差旅费自付,还需要缴纳2000元报名费。由于是中国足协出面,地方协会花大头儿,每次晋级考核之后都会剩下大笔的现金。以在广东举办的第一期为例,按照120名裁判员计算,仅报名费一项就高达24万元。由于经过地方会员协会这道手,大笔现金不知了去向。
第三,搞裁判员表彰大会。与裁判员培训班首尾呼应,年终岁末的表彰大会各地方会员协会积极争办,作为回报,明年该地方的裁判员将会得到重用,甚至是破格提升。以上海的一位国家级裁判员为例,他是体育服装公司的老板,就是搭上了裁判员表彰大会的“顺风车”,三年之内从乙级“坐火箭”升为中超裁判员。
第四,搞裁判员交流活动。地方会员协会隔一段时间就要搞一次这样的活动,仍以广东为例,去的是台湾,包括中国足协南杨两位副主席在内,借工作之名,行游山玩水之乐。地方会员协会的目的很简单,与中国足协裁委会“增进感情”。
李冬生还有一个涉嫌借机敛财的手段,需要在后面重点提到。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