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和2022年足球世界杯的申办竞争已经进入令人紧张焦灼、悬念丛生的最后高潮阶段。东西世界、南北半球支起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以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11个国家为后盾的9支团队,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理普京、英国首相卡梅伦、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世界政要,贝克汉姆、克·罗纳尔多等球星,以及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等等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个个看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共同编织了一个充满黑洞疑云的迷局。
由于国际足联将两届世界杯捆绑在一起同时申办,因此让原本就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局面变得更加纠缠不清、无从捉摸。有人公开批评这场申办大战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并引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名言说:“我阅人越多,我越喜欢狗。”至于为什么要将两届世界杯捆绑在一起,国际足联从来没给一个解释,主席布拉特被迫承认“这个决策很不明智”,接着又自我圆场:“比赛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让它自己结束吧。”
申办各方起始一直在暗中较劲,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后却饱藏杀机,直到一个多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设计的“钓鱼行动”——揭开了蒙在这场暗斗上面的黑色布幔,外界借助一线阳光看到了些许在黑暗中进行的丑恶行径。而本来就迷雾重重的谋算智斗,并未因此而明朗清晰,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钓鱼行动”钓出了一个“贿选门”,6名国际足联高官、其中包括两名位高权重的执委落网。有人说这会激起国际足联高层的仇恨,进而殃及英格兰的申办前景。但也有人说“贿选门”除掉的两名执委分别是俄罗斯和西班牙—葡萄牙申办团队的支持者,因此英格兰实际通过场外因素让对手“非战斗减员”和吃了哑巴亏。
“贿选门”还为国际足联的22名执委设计了一个“道德陷阱”:如果他们不投英格兰的票,那就说明他们惧怕英国媒体的审查,进而说明他们心里有鬼。
对此,亚足联主席哈曼不屑一顾地说:“难道我们只有把票投给英格兰才能证明我们没有问题?”
在2018年世界杯的4个申办方中,英格兰的技术得分最高。布拉特也认为他们基础设施等硬件齐备,并对他们说“明天就可以举办世界杯”。
不过,这位言辞慷慨的国际足联主席几乎每到一处都会说:你们可以举办世界杯。所以他经常是说了等于没说。至于他到底支持谁,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英格兰一度是2018年世界杯呼声最高的热门。但俄罗斯和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对手后期发起的攻势相当凶猛,虽然不能说已经超越了英格兰,但目前几乎已经并驾齐驱。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有世界上最棒的职业联赛,足球氛围也堪称世界最佳……但这些在一些手握选票的执委眼中是强项,但一些执委认为却是弱项:英格兰已经不需要世界杯来推动足球发展了,俄罗斯比他们更需要世界杯。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那些执委的选判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比如普拉蒂尼和贝肯鲍尔都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足坛君子,都曾是技术派球员,但两人的选择却大相径庭。前者选择现在:技术设施完备的英格兰和美国,而后者却选择将来: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那两大片广袤的世界杯处女地。
还有人另有别的选择,比如卡塔尔人哈曼。他说:谁投卡塔尔的票,我就投谁的票。他的“谁”是指西班牙-葡萄牙申办方。这位亚足联主席已经公开承认,卡塔尔和西葡已经达成“轴心同盟”,在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大战中互相支持。
对于泰国的国际足联执委马库迪来说,他的投票标准是:哈曼投谁我投谁。当然他的这一票已经归入西葡和卡塔尔团队的囊中。
而因“贿选门”而被停职的阿达姆的标准则很可能是:谁给我钱我投谁。
还有一些其他五花八门的选择标准。虽然只有区区22个国际足联执委,但他们却有多个投票选判标准。并且申办世界杯投票一般要进行多轮,他们一些人每轮的投票标准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是两届世界杯的申办同时举行,因此国际足联执委们在投票时就容易产生一个心理:不能投给两个相似的国家。
这个“相似”又包含几种可能,比如英国和美国的语言几乎一样,又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都是从没举办过世界杯的大国。
于是对于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有人说:上帝都猜不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凡夫俗子就不要自寻苦恼去思考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