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听见我的声音了吗?我叫珍珍,爸爸说是珍珠的珍,妈妈说是珍惜的珍。”聋哑女孩珍珍和父母的一场心灵对话,成为昨晚亚残运会开幕式贯穿始终的一条故事主线,依次展开听障人士、视障人士、肢残人士的心灵世界,串起了《心声》、《追梦》和《飞翔》三个篇章的文艺表演。最后,珍珍将火炬送给主残疾人点火手点燃主火炬塔。
身着粉红公主裙、红色的头绳扎起小辫,当文艺演出幕起的时候,纯洁美丽的“珍珍”那情真意切的真挚心声、渴望沟通的纯真笑容、追求梦想的闪亮眼神,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珍珍”名叫史淑吟,15岁的她是广东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一名聋哑人。对于淑吟来说,昨天表演难度最大的,是如何让手语和画外音同步。由于听不见声音,每次打手语之前,她都要通过扮演“妈妈”的广州军区演员刘晓翠用手轻捏她的肩膀,告诉她,画外音已经出现。
淑吟是潮汕人,父母都是农民,“淑吟”如此美丽的名字背后,却是父母无声的泪水——当别家孩子开口说话时,淑吟却没一点动静。诊断结果,小淑吟是先天性聋哑。4岁时,淑吟第一次接触到舞蹈,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艺术。可是,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听不见音乐声,如何跳舞?淑吟用双手比划出一个心形,又用一只手做出1、2、3、4的手势,她在“说”:“我自己在心里数1、2、3、4……”每次训练,老师都会站在舞台前用手势强化她的节拍意识。这个过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虽然演出中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但其实淑吟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珍珍”旁白的稿子内容改过两次,传火炬的程序也改动过,开幕式之前一天晚上的联排后,又单独留下来练到半夜。“导演说我,黑眼圈都出来了!”
特派记者 俞剑(本报广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