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女排精神,大多数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了。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辉煌、雅典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逆转夺冠,乃至于半个月前广州亚运会决赛赛场重现“雅典时刻”……中国女排给我们带来过太多美好的记忆。但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另一支中国女排近年来也是连创佳绩:雅典和北京两届残奥会夺冠让她们成为中国残奥体育史上第一支成功卫冕集体项目的球队,世锦赛夺魁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她们在世界上的位置——这就是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此番征战亚残运会,中国坐式女排已经连胜3场,是名副其实的夺冠大热门。
吕红琴:不一样的队长 一样的拼搏精神
今年30岁的吕红琴是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的队长,也是两届残奥会冠军主力成员。自小就饱受小儿麻痹折磨的她连走路都困难重重,从小到大的体育课全都免修。孤零零地趴在教室窗台、看着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的同学们时,小红琴不知道掉了多少回眼泪。正因为从小怀着的这份对运动的向往,当上海长宁区残联推荐她加入上海女子坐式排球队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努力说服了不舍得女儿受苦的父母。
坐式排球,顾名思义是坐在地上打的排球,运动员在接球时靠双手帮助身体快速移动,臀部只在防守时才允许暂离地面。长年累月的训练让吕红琴和队友们的臀部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三个星期磨坏一条裤子更是家常便饭。上海的冬天潮湿阴冷,像冰块一样的地板坐的时间长了,会受湿寒而腰酸。夏天出汗多,皮肤长时间不透气,臀部会长出一个个疖子和疹子。有时手上的茧实在太厚了,为了双手训练时能灵活些,红琴和队友们便用剪刀把茧剪掉再练。再一次训练当中,红琴的左手小指第一关节在拦网时被球打得往外折翻90度,手指痛得麻木,她忍着钻心的疼自己动手矫正,仅仅休息了一周就重新投入训练。这份过人的毅力让吕红琴的排球技术飞速提高,很快坐稳了主二传的位置,并被赋予队长的重任。
众所周知,女排队长是一个集荣耀和重担一身的位置,吕红琴则用自己那双自嘲为“熊掌”的手挑起了这个重任。她的偶像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成员之一冯坤,和她打一样的位置,也曾担任队长。追逐着偶像的脚步,吕红琴从一个不懂排球、远离体育的残疾姑娘,到如今成为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的队长,这近十年的排球之路,支撑她走过来的,正是中国女排的精神。当她们在残奥会上实现卫冕的壮举时,外界送上了“两支女排都一样”的极高赞誉。“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和中国女排一样,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今的吕红琴,说话已经很有队长的范儿。
拥有超强实力的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是本届亚残运的夺冠大热门,在昨天晚上结束的一场比赛中,中国队3比0轻取伊朗队,将循环赛连胜战绩扩大为三场。不过,与“夺得金牌”相比,她们更希望能在亚残运的赛场上展示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的风采。
李丽萍:化工厂走出的“最佳拦网手”
跟吕红琴一样,李丽萍也是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的一名老队员了。曾经是一名普通化工厂女工的她在17岁那年遭遇车祸,导致右腿高位截肢,此后也失去了刚刚到手的工作。此后她拄着拐杖、戴着假肢走遍了萧山的职业介绍所,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逐渐对生活陷入绝望之时,有人建议她寻求残联的帮助,李丽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电话。第二天,残联的工作人员就登门看望了她,将她推荐给了上海市残疾人排球队,李丽萍从此与排球结上了缘分。
“其实当时是没得选择,不知道什么叫选择,就是阴差阳错就被招到(坐排)队里。之前我对排球是一无所知的,因为我老家在农村,没有电视,我根本不认识排球长什么样。”就这样,不认识排球的李丽萍开始了自己的坐式排球生涯。来到上海队的第一天,李丽萍就感到了温暖:食堂大师傅给她专门留了晚餐,教练给她买来各种生活用品,老队员陈玉萍主动打地铺将床位让给她,队长吕红琴给她拿来了换洗衣服,还一直跟她说话。集体的温暖让李丽萍下定了决心,她开始拼命地练球。在2002年举行的坐式排球世界锦标赛上,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李丽萍表现出色、被评为最佳拦网手,这无疑是对她艰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当然,荣耀之路也不可能这么平坦。在雅典残奥会前一个月,李丽萍的腰椎因训练量过大而变形、弯曲。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可李丽萍打了封闭坚持训练,最终在残奥会上为祖国夺得史上第一枚残奥会集体项目的金牌。“打了十多年排球,我已经爱上了这个项目,而且对自己加入这支队伍感到庆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排球改变了我的一生。”李丽萍同时还表示,集体项目给了她额外的激励:“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比较好,作为一个集体,我们首先要团结,集体的力量会比个人更大。”
排球,让吕红琴从一个只能趴在窗台上默默流泪的小姑娘,变成了中国女子坐排队雷厉风行的队长;排球,让李丽萍从一个找工作到处碰壁的不幸姑娘,成了如今充满自信、甚至还能跟记者轻松地开玩笑的开朗女孩。她们虽然无法在赛场上跃起重扣,但她们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却与老女排别无二致。“两支女排都一样”,这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吕红琴和李丽萍和她们的队友们正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