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敏
青鸟健身风波再次将“预付款消费”推上风口浪尖。近日,北京市一位副市长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明确表示,北京市工商局将着手调研,推出有关预付款消费的专业化合同,为消费者提供法律保障。
近年来,名目繁多的预消费卡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健身卡、美容美发卡、洗车卡、KTV会员卡……这些卡在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未来消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预消费周期较长,涉及金额较大,加上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造成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全国各地有关“预付款消费”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群体性投诉时有发生。“青鸟”关店后,就有会员要求退卡退费,但“青鸟”给出的回复是“没有备案”。前不久,奥08健身房倒闭后,上千名会员也面临着无处退卡的尴尬。
事实上,健身行业几乎都采用预付费机制,而会员费是健身房唯一的收入来源。消费者在进入健身房前,不论是年卡还是次卡,都要先交钱再去享受服务。健身房或连锁企业会拿这笔预付款继续开店,以扩大规模。但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小的健身房就会关门卷款走人,大的品牌也不得不关店。预付款消费好比会员们送给了企业一张超大金额“信用卡”,但会员无法拥有像“银行”那样的监管和处罚权利。所以,实行预付费的企业倒闭,会员的消费卡就成了空头凭证。
由此可见,预付款消费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纳入法律监管的范围。因为无人监管,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所有风险。
预付费带来的纠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推出预付卡保证金制度,10家美容美发企业成为首批签约单位,由上海美容美发行业协会统一对交纳的保证金进行管理;之后在江苏、北京等地区也先后发起行业自律公约……但是这些办法最终因为缺乏强制性,很难起到作用。直到2010年11月,北京市工商局发布《北京市预付费消费合同核心条款》征求意见稿,北京市的预付款消费有望得到有效规范。据了解,该征求意见稿要求经营者对相关信息及时披露,其中包括“经营者需要暂停营业的,应当提前15日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的形式告知消费者,有效期限相应顺延”以及“由于经营者单方变更预付费服务内容,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的,消费者有权要求按照约定的折扣率或优惠价格办理退费手续”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内容。稍显遗憾的是,该意见至今仍在征求意见中,未具体实施。
此次“青鸟风波”后,预付款消费已引起政府部门重视,北京市消费者的权益有望得到保障。在这段法律和规范的真空区,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仔细考量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办卡时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一哄而上,在办理预付费卡时要及时与商家建立稳定而密切的联系,尽量提早发现变化,或在情况突变后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