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土耳其埃尔祖鲁姆1月31日电(记者张雨 李长云)第25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目前在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激战正酣,记者在采访发现,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同时,大运村里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很好的体现了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团结、友谊、进步、交流”的办赛理念。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创办于1949年,并于当年在意大利的都灵举办了第一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它的任务是在大学和体育界建立自己的声誉,加强各国已有的大学生体育组织交流,增强大学、体育运动和学生间的联系与交流,参赛的运动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
然而随着商业气味越来越浓,追求人类极限逐渐占据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愈来愈多的职业运动员参与其中,虽然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却离青少年越来越远。而随着奥运会、以及各个单项体育世界锦标赛逐渐向职业运动员敞开大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不仅影响力开始逐渐下滑,而且两年一届的密度,也使得比赛能否延续下去遇到了巨大挑战。
危难之时,现任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乔治·基里安经过认真思考后,对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的重新定位,而且更加强调了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作用。就如同他就职国际篮联主席期间,严格限制职业运动员参加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一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开始严格限制职业运动员参与其中。他的这一主张不仅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回归其办赛的初衷,也使得比赛重新焕发了青春。
基里安表示,培养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年轻人在大学毕业时从学生生涯中获得的“最好的礼物”,因为体育将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深远影响。基里安说:“年轻人通过教育变得更加聪慧,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1990年,基里安第一次来到中国,观看在武汉举行的国际篮球赛。“我们来之前根本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但是来到中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并不难以理解。”基里安说。
经过改革后的几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实际效果看,基里安所强调的“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办赛理念和发展方向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学运动员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
中国代表团团长郝平在中国队入村时曾经对运动员说,一是要比出水平,二要多和外国选手交流。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表示,交流是中国代表团这次大冬会一个重要的目标,代表团对每个运动员提出“三个一”,即交一个外国朋友、了解一所国外的大学和参观一个博物馆。代表团在日程安排上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宽裕的时间,提前三天到,赛后两天才走,就是给选手们与国外运动员交流的机会。
中国大冬会代表团有55名参赛选手,“多交一个外国朋友”是代表团对选手的期望。“每一名参赛选手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体育比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相互交流的机会。多交一个外国运动员朋友,就有可能多了解一种文化。多参加一次大赛,就会多了解一些大赛举办地的人文与历史。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交流和学 习的机会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十分必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参赛等同于身体对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章新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