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飞机的起落,张平回到了她生活了近两年的香港。
春节假期对张平来说太短暂了。香港当地大学的假期与国内不同,冬天只放过年的七天公共假期,张平可以说是来去匆匆。大年三十下午才到家,初六晚上又回到了香港。张平可是一点年盹儿也打不了,马上就得投入到学业中,今天一上课就要交作业呢。
“我大年三十下午才回来,”张平还是那一口乡音,“回来以后放下行李,连衣服都没换就去奶奶家过年了。”在张平看来,香港过年的年味儿比不上天津,回到家才叫过年。“我还放炮了呢,就是老不练有点儿手生,差点没崩着自己。”张平开玩笑道。
短短的假期,张平忙得团团转。“我每天差不多醒了就去拜年,回到家就睡。”要在这六天里把一年没见的亲戚朋友都拜访一遍,不忙才怪。
最令张平高兴的,是跟昔日的队友和教练见面。大年初五,借签售《津门女排魂》的机会,张平与张娜、王莉等老队友在图书大厦见了面。大家看到张平还是那么高、那么瘦、那么一口乡音,纷纷感慨“大平还是原来那个大平”。张平在香港的求学生活,大家都很关心,同样在读书进修的张娜就不止一次地说:“我特佩服大平。大平,加油!”老教练常良才也鼓励她:“大平,要克服困难!”张平被“关注”得有些不好意思:“常指,您怎么跟我还这么客气呢。”“那是,你是客人嘛,你都是香港人了。”常指导打趣道。
谈起在香港的日子,张平说,两年的求学经历让她知道了什么是想家的滋味。“我从小就打球,跑这儿跑那儿的,一年也在家呆不了几天。可当时真没想过家,因为那时候我知道很快就会回来的。”张平说,“可到了香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太不一样了。我开始想家,想天津,想天津的煎饼果子。现在想起《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觉得歌词写得真是让人感同身受。虽然情境并不一样,但都是一样的乡愁。”
在香港打拼已快两年,个中辛苦只有张平自己知道。笔者笑着说:“别人是先学业再事业,你正好跟别人反过来,你是事业有成之后又去上学。”张平说:“是啊,我也得尝尝当学生的滋味。”
事实上,与张平情况相似的退役运动员大多会选择在内地的大学读书,相对来说,张平明显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当时我就是特别想走出去看看,家里也是我爸支持、我妈反对。我跟我妈说:要是在2009年8月前找到学校,我就出去;要是没找到,我就在内地读。结果那年5月时,我收到了中文大学的通知,我妈也同意了我的选择。”
到了香港,语言能力和学业水平都比同学差很多的张平不敢有一点儿懈怠。“学习确实很辛苦。我走之前恶补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可物理、数学、医学什么的,都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没办法,那也得学啊。我现在每天回宿舍都得22点以后,我都不知道天天干什么了,就耗到那个点儿了。不过老师对我评价还挺中肯,说我‘虽然学习一般,但是态度很好’。而且我门门都通过,没有Fail(不及格)的,我觉得就挺不错的了,还真有别的同学Fail呢。”说到这儿,张平的语气里不禁流露出小小的自信和骄傲。
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张平也渐渐适应了香港的快节奏生活。学校排球队知道有这么个奥运会冠军在就读,当然也不会放过她。“我现在练接应二传呢,”张平跟老队友们说,“而且苦练下三路的技术。”副攻出身的她放弃了老本行,虽然曾处在世界最高峰,但受伤病的困扰,她的攻击力已经减弱了许多。尽管张平自嘲“跳起来能有三张纸高”,但在别人眼里,她还是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有一次参加学校的比赛,她的进攻居然被对手拦住。“一拦死我,全场都给对方鼓掌。”张平做无奈状说。
再有两年多,张平就将毕业。面对老友,热情的她急着要当“东道主”:“你们快趁着我毕业前去香港,我招待你们。”随着渐渐融入香港的生活,张平也开始盘算起两年以后的计划。张平说,如果那时候自己的英语能更好一些,她还准备继续深造。奋斗,永无止境。香港,只是张平人生的另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