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首届U16足球比赛结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部分学校的校长、足球指导老师都呼吁,“校园足球”的真正主体是学校,回归学校才是“校园足球”真正的出路。
A
体育局文件管不了校长
2009年6月10日,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据广州市足协负责校园足球的工作人员张强透露,现在的校园足球基本上以各地足协为主体,所有竞赛都由广州市足协负责。有人形象地说,各地教育局只是在活动开展期间加盖公章,并没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参与校园足球。
广州五中的校长骆志伟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校园足球有点乱。踢球的孩子在学校,真正搞校园足球的人也在学校,只有教育部门管理校园足球才能理顺一些关系。说到底,只有管我们的人直接管校园足球才有政策优势,从而调动核心资源,提高校园足球的效率。”
该校的足球队总教练邓炳祥也认为,校园足球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校长,“所幸我们五中历任校长都很重视足球教育,尤其是骆校长,譬如前广东队队员、容志行的队友范思源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们觉得任务重,需要他来帮忙,骆校长马上把范老师请回了学校。”
人大附中就是因为校长支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搞足球教育,至今没有停歇过。人大附中也是目前唯一在全国招足球特长生的中学,李辉、胡建平、王安治等足球人就是学校的足球老师。
重庆七中也是因为校长的支持,在重庆范围内招生,每年级有一个足球班。带领重庆七中队夺得本次比赛第四名的唐光福老师,既是教练员,也是足球班的班主任。
但不是所有的中学足球老师都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前中国足协官员冯剑明认为,如果校园足球由教育部主抓,把校园足球定为年终考核内容,所有校长都会积极支持,“在他们眼里,体育局的红头文件可以直接丢到垃圾桶里,但教育局长签名的一个条子他们都很在意”。
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秘书长李连江也认为,校园足球的主体不应是中国足协,足协只能配合提供业务指导。如果校园足球的主体回归各个学校,甚至以后国少队、国青队的队员都出自学校,相信能够激励学校在足球上的投入。
B
校园足球鲜见“大打小”
在他们眼里,校园足球比体工队和各俱乐部足球更干净。
唐光福说:“带队打了这么多比赛,我很少见到有改年龄的现象。每个学生在教育局都有备案,是什么年龄段的一清二楚,这样就极少有大打小的现象。”
邓炳祥表示,所有足球老师都在学校工作,教书育人,总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训练和比赛中也不会有过失之举,“因为学生会模仿你,你不能出格,否则孩子会养成不好习惯,这习惯会跟他一辈子”。决赛中广州五中最后以0比2不敌人大附中,但邓炳祥始终没有训斥学生,两次失球后,他与骆志伟都很自然地交流失误的原因。
老师的宽容增加了学生对胜利的渴望。重庆七中在点球决胜中输给了番禺明珠足球俱乐部队,赛后孩子们躺在场上哭了。为了一场比赛失利而哭,这在国内的职业联赛中几乎很难见到了。
骆志伟感叹道:“现在职业足球的坏风气直接影响了校园足球,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踢足球了。”
C
毕业后能考名牌大学
虽然真正从校园走出来的国字球员并不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多,但中国的学校足球队也能培养出一些全面的人才。这也是体育老师力主校园足球回归学校的重要依据。
以邓炳祥为例。他在广州五中工作了30多年,培养的职业运动员有参加世青赛的卢琳、国青队的李智塱及广州队的中后卫唐德超。全国球迷熟悉的赵达裕、彭伟国,当年也是从五中走出来的。
骆志伟以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校园足球:“人的幸福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工作、学习;二是娱乐;三是家庭生活。校园足球是娱乐,与学习关系不大,人总要娱乐,有人踢足球,有人打羽毛球。我们培养这些足球爱好者,希望以后他们因为有这种爱好人生更加幸福。不一定都踢专业足球,但有了这个幸福观去搞校园足球,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专业运动员出现。中国足球不行,还是足球人口薄弱,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校园足球没有在全国开展。”
唐光福在重庆七中工作了28年,培养了前国脚魏新。现在重庆力帆队的甘瑞,以及新赛季从力帆转到广东日之泉的余勇喆,都是他的学生。
最让唐光福开心的是,他的足球班不仅有知名运动员,而且还有在高考中考进清华、人大、北航等名校的学生,“上重庆大学的就不用说了,有十几个呢”。
他说:“人生的选择是多样的,他们愿意去职业队,有水平一样可以,不愿意去的可以考大学,校园足球的模式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不一定都当运动员,但通过足球学习,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人大附中培养的王安治后来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期间还进入北京宽利、四川全兴、重庆力帆等俱乐部,甚至入选过哈恩执教的国家队。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职业运动员还有北京国安的高雷雷、张辛欣、王小龙和天津泰达的张栎。目前入选国奥队的张远也是从这里转会到成都谢菲联的。
据王安治介绍,人大附中足球班的水平不比北京国安梯队差。在最近一项全国性杯赛上,国安梯队没有进前八,而人大附中队却打进了前四。
D
光练不赛难出好苗子
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上三所学校在足球教育上明显不同于业余体校和俱乐部梯队。
广州五中的足球学生一度搞过三集中(教学、训练、生活),但后来觉得过早集中不利于孩子发展而取消了,也没有组成足球班,而是将学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级里。
人大附中和重庆七中则把足球特长生组成足球班。人大附中更将其分为普通班和希望班,并在全国招生。两校的足球班,训练只在下午进行。唐光福说:“作为学生,一天训练一两个小时也够了。”
据冯剑明介绍,日本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业余足球俱乐部,但是目前中国只有人大附中成立了学校足球俱乐部,即三高足球俱乐部。北京理工队当年从乙级联赛打到中甲的那支队伍,就是以三高足球俱乐部的学生为班底,现在三高俱乐部每年至少向北理工队输送五个以上学生。
人大附中学生的出口不是问题,如北航等校队成员也多来自这所中学。而张远则是人大的三高足球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十分成功的一例,成都谢菲联为他花费了50万元转会费。人大附中目前正准备以中学生队参加乙级联赛来锻炼队伍。
像人大附中能够解决人才出口、吸引足球学生的学校并不多。唐光福透露,重庆七中一个足球班以前有三四十人,现在只有20人左右,而且越来越少了。邓炳祥每天下午上完课就到球场上等学生来训练,一次最多也就20来人,而以前每次训练有40多位学生。
制约由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开展的校园足球发展的原因,除了家长不愿让孩子参与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
从机构隶属看,这个协会不是独立法人,它从属于大学生体协,因为没有资金保障,很难举办全国性比赛。
唐光福认为:“足球比赛是练不出来的,要经过大量的比赛才能让学生理解和热爱足球。学生应利用假期多打比赛。”
邓炳祥认为学校足球队每周都应有比赛,这一点,目前连发展得很好的广州五中也做不到。
谷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