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岳强
董方卓拒绝塞超的长期合同而选择回葡超将板凳坐穿,据说是因为他并不甘心在小联赛终老,仍志在千里希望有一天能重返五大联赛。这可是一匹贴有曼联标签的快马啊!虽然现在横看竖看,更像一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很难讲董方卓究竟是怎么想的,没准一脸憨相的他就是现实中的傻根,内心始终充满阳光。他相信以他的经历和能力一定还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就像傻根相信“围着牛粪画了个圈儿,过几天去捡那牛粪还在”一样。只是,牛粪还在,青春不再。
26岁,对于一名足球运动员来说已经没有太多想像的空间,他更应该接受现实的检阅,悲观一点说,摆在董方卓面前的现实不仅是失败的,甚至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当年,“金童”的问题是懒,是缺乏战术意识,我们在怒其不争的同时,期望某一天他能突然开窍;现在,岁月磋砣了他赖以成名的速度与身体,却仍未沉淀出一名优秀射手的经验与智慧,于是期望便无可避免地变成了绝望。也许某一天,上帝能突然开恩?
但不管怎么说,希望他能处境好一点。当年,我曾经将他比喻成穷人的钻石,象征苍白的中国足球之微薄的希望,现在,我将他视若一位在残酷的职场中苦苦打拼的同路人,望断前路、只能用一声问候彼此取暖。董方卓这种近乎偏执的坚守,从足球的意义上来讲也许并无多少借鉴价值,但从为人的意义上,自有其可敬之处。至少,不能用一声轻飘的“丢人”言而概之。
其实,我相信大多数轻蔑与嘲讽都源自一种深深的惋惜——如果当初他能更虚心地听从弗格森的教诲,比赛中跑动多一点;如果他能收敛年少的轻狂,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如果他能在横冲直撞的带球过人中更有头脑一点……实际上,竞技世界中太多这样的“当初”,在这个以激情和勇气作为赌注的胜负场上,有多少年轻的梦想,就有多少“伤仲永”的青春残酷物语。很多时候它比的不是谁更“天才”,而是谁能更快地将这些懵懂的“当初”速写为成熟与隐忍的“头脑”。而董方卓,只是千千万万错过者中的一员。
青春这朵花,常常插在了牛粪上。这何尝不是我们自个儿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