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新《计划》),新《计划》不仅公布了目标任务,还有完善的实施措施和保障措施;3月1日,国务院又召开了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并强调必须切实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全民健身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的5年,新的开局,这份新《计划》将如何带给群众快乐和健康?本报为此专访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重点解读——
“使广大群众在健身中享受快乐,保持健康,提升幸福指数。”这是国务院在3月1日下午召开的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的一点。
如何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由此成为贯穿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思路。“‘我运动,我快乐’的提出,其实就是要做到体育发展为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体育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陈正培3月1日向记者解读这份新《计划》的亮点,并解答读者所关心的全民健身工作中的民生问题。
想健身,可以去哪里?
解读一:50%以上的市(地)、县(区)
“新《计划》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政府将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根据新《计划》,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想健身却难以找到合适场所的困惑,反映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没有场所锻炼,谈何快乐健身?”陈正培解释说,“新《计划》中非常量化的数据表明了国家对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
具体到我省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到2015年,要实现全省每个县(市、区)建有1个全民健身中心和10处以上的全民健身路径,每个市(州)城区建有1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广场)和100处以上的全民健身路径。
“也就是说,新《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可以健身的场所。”
健身中,谁来科学指导?
解读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
“根据新《计划》,城市社区体育工作将被列入各级政府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意味着,社区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发展将要进一步加强。”陈正培解释说,“具体来说,老百姓在小区里进行体育锻炼时,将有专业社会体育服务队伍进行科学指导健身。”
未来5年,我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万人以上。根据新《计划》,我国将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上海市提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本市常住人口1.5‰的目标;重庆市提出了到2015年农村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名、城市每万人达到20名的目标。”陈正培说,我省的具体目标也将在实地调查研究后出炉。
学业忙,哪有时间运动?
解读三: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随着学习压力加大,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难以保障。3月1日的会议中,教育部门特别强调要加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开展力度。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解读,学校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中小学要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新《计划》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让孩子们从繁忙的课业中走出来,进行适当时间的锻炼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快乐学习。”陈正培透露,我省还将为此探索创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将达到2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