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黄金一代让曼联王朝延续至今,但是,吉格斯、贝克汉姆他们之后,曼联青训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球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曼联青训青黄不接呢?
1 老将挤占年轻人空间
1992黄金一代带来了1999年的三冠王。尝到甜头的弗格森大肆招兵买马,斥巨资在全球扩展,但收效甚微,印证了“天才不可复制”的说法。
贝克汉姆远在美国,巴特混迹香港,但吉格斯、斯科尔斯依然活跃在老特拉福德球场,菲尔·内维尔还是埃弗顿的主力干将,多年来仍保持上佳状态。
2007年至今,曼联在4年里收获3个英超冠军、1个欧冠冠军、1个英格兰社区盾冠军,1个世俱杯冠军和两个联赛杯冠军。三大元老斯科尔斯、吉格斯和加里·内维尔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不老传说。这其中以吉格斯最为惊人。上周同切尔西的比赛,吉格斯完成了在曼联的第606次联赛亮相,同时他也继续以863场刷新自己保持的总出场纪录,远远甩开了查尔顿、福克斯和斯科尔斯。
后辈奥谢认为,吉格斯能在曼联踢到40岁,“吉格斯可以超越马尔蒂尼,他依然保持着惊人的速度和平衡,他的体能状态似乎没有受到年龄增大的影响,从我认识他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
对于另一位老将斯科尔斯,鲁尼也用“天才”来形容他,“保罗太有才华了,我很乐意和他一起踢球,他的大脑比任何人都要快。他真是一个天才。”
2 小将不咸不淡不争气
红魔自1992一代后,几乎没有输出优秀人才,如今的英超诸强的主力战将中,根本没有出自卡灵顿基地的球员,更是难见和贝克汉姆、吉格斯等人媲美的球星。
天才难以复制,但弗格森的青训政策本身也不理想,弗爵爷此前一直坚持本土情结,主要候补都来自英伦三岛,虽然最近两年改变了策略,向兵工厂学习,网罗世界各地的新星资源,但效果远远比不上法国教授,根本没有人能和法布雷加斯相提并论。
几年前的曼联预备队还风头正劲。他们曾在2004-2005赛季获得四冠王,2005-2006赛季获得三冠王,但在随后几年里却折戟沉沙,远不如利物浦的预备队。在力克罗马尼亚U21青年队的英格兰青年队主力阵容中,只有维尔贝克与克莱维利两人是曼联正统出身。
1992年至今,曼联青训营再没出过巨星,布朗成名时一度被认为是全英最有前途的后卫,是未来的国家队队长,结果他始终不咸不淡。奥谢和吉布森也是高不成低不就,难堪大任。弗莱彻被弗格森夸成了“顶尖的中场球员”,但作为曼联未来中场的栋梁,他还达不到黄金一代的水准。已有英媒担心,奥谢和弗莱彻先高后低,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布朗。
反倒是离开曼联的青训营球员,表现更好一些。罗西正是在离开曼联后才闪光的,皮克目前也是风生水起,在曼联无法获得上场机会的维尔贝克和马切达,目前都在其他队伍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3 功利足球偏爱半成品
由于英超整体包装的成功,巨额资本不断涌入。光环也是压力,几乎没有教练敢在夺冠声、下课声的压迫下继续大胆使用年轻球员,俱乐部更愿意花高价买来半成品或是超级巨星,成名球星的涌入极大地侵占了年轻人的生存空间。
作为一家英格兰球队,曼联过去曾以本土球员人多势众著称,但如今的红魔却也有演化成外籍雇佣军的趋势。韦伯和纳尔蒂耶罗都获得过曼联青训的最佳射手,但都因为无法获得上场机会而选择离开。当曼联花高价买进18岁的C·罗和鲁尼时,曼联夺得2003年青年足总杯的冠军成员同样只有18岁或者19岁,弗格森似乎更愿意相信那些外来的明星。
1999年曼联夺得三冠王时,从卡灵顿基地走出的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是领袖,后来曼联的领军人物变成了鲁尼和C·罗。外籍球星占据了曼联的主力阵容,有领袖气质的只有费迪南德和鲁尼两人,还都不是曼联青训营的。
红魔CEO吉尔多次强调,球队应该注重本土青训生的培养,“吉格斯和斯科尔斯这些伟大球员都效力球队15年以上,希望我们能多有一些从青训营出来的球员。”不过这句话被英媒另类解读———他的儿子小吉尔年过二十,还没有得到为曼联一线队出战的机会。
4 借鸡生蛋政策不见效
众所周知,曼联和安特卫普关系密切,弗格森特别依赖这家比利时俱乐部,经常把大量年轻人租借到这里。这些前往安特卫普“积累比赛经验”的球员们,回到英格兰赛场后几乎都失去了方向。依然能在曼联找到一个替补位置的奥谢已经算是不错,像中国球员董方卓这种直接就被扫地出门了。
弗格森自己也承认,年轻球员才能确保曼联的光明未来。虽然他宣称为曼联未来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但如今爵爷自己恐怕也缺少底气。
最近几年,曼联冒出来的新星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马切达了,他曾有过几次替补绝杀的表演。但是这个意大利年轻人始终无法打上主力,如今只能被租借回意大利去锻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