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记忆只在2002 学当教练渐渐入戏
问刘军,两度申花球员的经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想了许久,很多记忆清晰如昨但只是“片断”,最后他说:“应该还是2002年的时候,球员一批换代了,有线02的杜威、孙吉、孙祥他们,还有一些年轻球员像卞军、忻峰。那时作为一个老队员,有时候会跟他们多交流,谈谈自己的心得,那时我对有些事情看法成熟了。那段交流的东西,对他们后面的成长多少起到了点作用,这让我蛮欣慰的。”
现在做了教练的刘军和那些昔日“小阿弟”联系不多了,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在天南海北的赛场上搏着自己运动生涯的最后辉煌,“看到了总是会互相打招呼,这份感情还是在的。”
春节后回到上海东亚短期带队,此后,刘军又飞去昆明参加高级教练班,放眼未来的中国足坛职业俱乐部,这一份“上岗证”是不可少的。“对以后要执教球队的教练员来说,这个学习班确实有帮助。看问题更全了,带队的力度更深。比如学做全年计划、阶段性计划,安排训练、恢复程度的把握……比较全。从观念上,首先是强调团队,不是主教练一个人在工作!”
刘军举例,学习班上假设中国国青参加哥伦比亚U20世青赛,就要求他们去考量分组、对手情况,分析哥伦比亚队比赛的具体环境等,“这种全方位的模拟确实有收获,一些讲师都是国外有经验的,比较之下,外国球队之所以搞得好、能赢球,就体现在考虑问题的细节上,旅途、身体恢复、心理等等,作为一个主教练要把这些细节都考虑清楚,安排合理。中国足球以前这些都没做到位,这样取得成绩反而不正常了!”
当然,刘军也认为这种学习还只是“初级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先进的东西,接下来就要尝试怎么去组织球队,设计打法,而不是单纯地‘临摹’。你看看现在全国球队有特点的打法有多少?我学了以后还是挺欣慰的,因为我发现我们东亚队整体安排就是在这个‘路子’上,就决定了这支年轻球队取得的成绩。”而这种学习、临摹进入到创造设计,刘军承认是需要很长过程的,“10年到15年吧,可能那时候成绩还不理想,但一线教练的执教整体水平肯定会明显提升。”
就像回顾自己的申花球员时代那样,作为教练的刘军也是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我做过申花助理教练,做过足校梯队教练,带年龄组球队拿过分区第一,跟过外教,实践后获得不错的经验,自己当教练也经历过一点事情……6到7年时间摸索,目前才算慢慢进入角色了。”
学习的结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成绩上,“真正评定教练的好坏,最终肯定是要看成绩。”
正是这种现实的“结果论”反而刺激刘军去投入,尤其在去年离开东亚队一年后,选择东亚四个主力离队时回归,对刘军而言正是来自挑战的诱惑。“教练就是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各方面困难的准备和解决的办法,这是当教练最根本的能力。如果你加入一支真正很成熟的队伍,坐享其成,那对我就没意思了。在我看来主教练工作的魅力,就在让一支队伍从无序到有序,把球员从一般带到优秀。所以,这种充满挑战的时刻,必定是我选择归来的时候。”这一点和做球员时回归申花何等相似。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