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中超将于本周末开幕,我们不禁惊讶地发现,中超16家俱乐部当中,竟然有12家或多或少地与房地产有关。如果说此前这一现象不够明显,那么新赛季,广州恒大的强势亮相让“地产足球”一下子成为了中超联赛最火热的概念。
本周末,经历了扫赌风暴的新一届中超将拉开大幕。挥舞金元的恒大、厉兵秣马的辽足、名帅压阵的深圳……资本博弈下,谁是真正老大?实力比拼中,谁能笑傲江湖?后扫赌时代,谁将一飞冲天?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中超版图”系列报道,带领大家提前全方位透析中国足球的“势力范围”。
“砸钱”二字,或许是投资中国足球的最好写照。有数据显示,职业化至今,并没有哪家中国俱乐部能够实现盈利。
在此背景下,众多地产商纷纷跳入这潭泥沼,动机何在?投资足球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12家俱乐部“房影重重”
本赛季16支中超球队,除江苏舜天、深圳红钻、上海申花、成都谢菲联(不久前已完成转让)外,其他12支的背后投资方或多或少地都与房地产有关。放眼中国足坛,以恒大、建业、浐灞、绿城等多家俱乐部为代表的“地产足球”,已经成为一道炫目风景。
近几年,中超多支球队经过重新洗牌和股权更迭后,地产背景越发浓厚。据不完全统计,上赛季中超联赛各队的总体投入已经超过5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届联赛新高。这其中,70%以上的资金都出自房地产老板的口袋。
为啥相中这块“臭饽饽”
曾经,著名足球记者李承鹏对足球的广告效应曾有一番经典论断:吃火锅,点一瓶全兴大曲,看全兴比赛,已经成为成都的时尚了。由此可见,当年投资足球让四川全兴这个名字在球迷中家喻户晓。放眼天下,哪个行业能有如此高的广告效应?
房地产领域需要极高关注度,常规广告模式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这一点上,足球的广告效果就彰显了出来。此外,球队是一张城市的名片,而能够给这张城市名片“浇水施肥”,从某种层面来讲也是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地产商的付出是有要求的,通过足球这个纽带,可以获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往往一个项目下来,给予球队几年的投入就会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记者观点:足球之上的利益与道义
房地产企业大规模占领中超阵地,在本赛季终于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
面对此种现象,球员感到高兴,球迷也乐得看到有人投钱,但目光不能只聚焦到房地产业进军足球的有益一面,对于其本质属性中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却视而不见。
在此,球迷尊重和欢迎地产商对中国足球的支持和贡献,但不得不善意地给出提醒: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更应清楚肩上的社会责任。玩足球要利益,更需时刻铭记道义,既然选择足球这个载体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那么就要爱护和维护它,坚持长久良性的共赢策略。不要把足球单纯地当作利益工具,在短期目的达到后就随手丢弃。
进化过程:从“烟酒足球”到“地产足球”
“某种程度上来说,哪一个行业在某一阶段发展迅速,盈利能力强,它一般就会出现在足球场上,反过来同样成立。”
这话出自前中国足协主席王俊生之口,现在看来,很有道理。
萌芽期 初显锋芒
1994年4月17日,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正式开启,球队投资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年的甲A、甲B球队中,共有9支队伍没有企业赞助,而在剩下的球队当中,房地产企业独占4席,其余的包括两家医药类企业、两家钢铁企业,此外还有电器制造、白酒酿造、保健品等行业。
竞争期 “烟酒”主流
1998年至2001年的中国联赛,堪称烟酒时代。
云南红塔、成都五牛、重庆红岩、武汉红金龙、青岛海牛以及济南泰山将军,这6支球迷耳熟能详的队伍,背后投资均为烟草行业。而到了2001赛季,四川全兴、青岛啤酒、绵阳丰谷和厦门蓝狮的“酒球队”崛起,宣告“烟酒足球”的时代到来。
称霸期 一统江湖
2001年后,受政策影响,烟草业无奈地选择离开,坚守足球阵地的“酒企”又遭遇发展瓶颈。你方唱罢我登场,酝酿许久的房地产业找到了入场的好时机。
2005年,当时还是足球经纪人身份的许宏涛代表英国谢菲联收购成都五牛。这家外资企业在入主中国足坛的同时,也正式进军成都房地产市场。而至本赛季,以广州恒大为首的“地产足球”,无论是数量还是投入,终于成为了中超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专家解读:互有需求,实力说话
从“烟酒时代”到“地产时代”,中国足球联赛的经济支柱悄然发生着变化。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桂文教授评价说:“互有需求,实力说话!”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种适当选择匹配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烟酒业利润足够丰厚,也有扩大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需求,而足球恰恰可以满足这个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行业已不是大环境下的主流,必然会被新主流行业取代。现在,房地产行业是公认最赚钱的行业,他们选择足球,足球也选择了他们,互有需求,实力说话。”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周松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