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中国男篮首批集训队员在京训练,场上的条幅很醒目 |
新闻回顾 最近一周来,中国篮坛最大的新闻不是CBA的总决赛,而是一封按满了红手印、被媒体形容为“血书”的信。
11日媒体报道,国青男篮队员因无法忍受主教练范斌的打骂和侮辱,集体上书,要求篮协更换教练。随后,中国篮协回应,范斌在执教期间确实有简单、粗暴、辱骂队员等不当行为,其教练工作被暂停。而外界则开始一边倒对“罪人”范斌进行口诛笔伐。
“血书门”的背后是什么?这只是个案吗?本报记者采访了体育和教育界的专家,为我们解读“血书”事件折射出中国体育的病灶,乃至中国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人物解读 范斌不是恶魔,而是一个没有适应时代的老兵 要想认识“血书门”的本质,首先要从主角范斌说起。
范斌的篮球生涯从业余队起步,又经历了部队连队、体工队、八一队、国家队、女篮主教练,直到国青主教练。成绩的背后是范斌异于常人的努力,无论是八一队还是国家队,军事化管理和高压教育都是家常便饭。对于范斌而言,吃苦挨骂不但是天经地义,甚至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成长环境对范斌的影响,加之火爆的性格,多重原因造就了范斌高压教育的执教手段。
范斌当年在国家队时就是姚明最为信赖的老大哥,他在八一队也声名显赫,他的人品和他的暴脾气一样,早就为人熟知。他断然不是那种没事拿麾下发泄出气的人,顶多是一个脾气火爆、思想老套的主教练。球员时,范斌就以关照年轻球员而著称,姚明和易建联都得到过他的帮助。2004年,范斌落选奥运阵容还主动给易建联提供各种建议和帮助。人们可以指责范斌的火爆脾气,但范斌,仅仅是个没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老兵而已。
昨日,中国男篮集训队继续在京训练。作为国家男篮助理教练,范斌自然得协助主帅工作。范斌身着运动服,表情显得比较严肃,不过话似乎少了一些,指导和提醒球员时也柔和了许多。
根源解读 体育史专家柳慧玲:举国制巨大成绩压力的爆发,一个锦标主义的案例 “血书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篮球事件,更是中国体育在一个转型期的缩影,这其中既有举国锦标主义的沉重喘息声,又有商业时代的纸醉金迷。西安体院体育史专家柳慧玲教授认为,“血书门”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中非常好的一个“样本”。
“在现阶段,我们的体育需要商业诉求,而这些项目可以产生各种利益,而有利益其后就会产生各种利益的纠纷。不管对于教练还是队员来说,这都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只有拿了金牌,获得了锦标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得到更多利益。我记得有记者曾经在采访郎平时候,郎平说在美国执教时,她发现队员是由衷的热爱排球项目,而在我们国家,看似是职业球员,但却是把项目看成名誉、金钱和生存方式。”
举国体制下巨大的成绩压力,大大提升了尝试改变执教方式的风险成本。教练在成绩的压力下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成果,那么教练就只能不断地向球员施压,加大训练量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可以见效。范斌严格要求队员,目的都是为了出成绩。国青能够获得历史最佳成绩,当然离不开范斌调教的功劳。也许在功利性思维和战绩压力的驱使下,范斌们只能拿起严厉的教鞭,驱赶孩子们加快前进步伐。"血书"事件,完全可以看做是锦标主义的案例。另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不够完善,这次事件也是沟通失灵的一个体现。”柳慧玲说。
同行解读 陕西篮球名宿王立彬:教练队员冲突很正常,不能单一责怪某一方 这次“血书门”,在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讨范”声中,中国篮球名宿、曾经执教陕西队的王立彬认为这首先是一个荒诞事件。“荒唐,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一件完全可以内部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公开的方式很奇怪,也可能存在问题,很难说。”王立彬告诉记者。
同样是教练,王立彬将心比心,“不瞒你说,在篮球教练这个行业里,骂人很正常也很普遍,哪个篮球教练敢说他没骂过球员,没和球员发生过身体冲突。范斌的问题可能是尺度有点大,或者说当着外人骂,让很多队员有点下不来台,我们以前在美国看NBA球队训练,白人教练骂黑人队员,那叫一个凶,还有你也知道,在NBA的"掐脖子"事件等等都表明,篮球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运动,教练和队员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所以在这个事件中,不能单一责怪双方中的一方,应该说两方都有问题。”
王立彬本人和范斌交往不多,但他也看出了一些问题,“可能在执教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后没有注意执教的方式方法”。他同时也认为八一队一直没有解决范斌的工作问题也可能是导致后者心态变化的一个原因。
体制解读 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血书门”暴露更多教育和评价体系弊病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是“严师出高徒”乃至“棍棒出高徒”。这次“血书门”也折射出了中国体育教育乃至基础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
“听到这件事,我觉得教练做法不对,但我们的孩子也有问题,他们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在掌声中成长起来的、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而体育训练是非常严格的,这种严格和孩子们上述的这些问题之间产生了对抗。”许建国告诉记者。“50年前,学开车,学唱歌,学体育等等,都是要挨打的。但现在时代进步了,用传统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是不能被接受的。这个事件也暴露了我们教育上的诸多问题。”许建国说。
作为教育专家,许建国认为,核心问题还在于家庭和学校给予孩子过于功利的评价体系,这种单一的认知让孩子们很受伤。“在我们的常规学校教育中,因为我们家庭中的评价体系出现了很大问题,原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变成了只看考试成绩一项,什么道德、什么体质等等都可以不管,这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啊。怎么解决呢?还得从家庭教育抓起,重塑评价体系,当然,这个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即便是有很大的解决意愿也只能起到改良的效果,想要彻底解决还得从根子上入手。”
新课题: “培训”90后刺头,先要交朋友 范斌式的老一代“棍棒教育”的执教方式,用在“70后”球员身上屡试不爽,对“80后”球员也基本奏效,可是用在“90后”球员身上却栽了跟头。这群在物质丰富条件下生长起来的年轻球员,个个张扬大胆,早就对范帅“人格侮辱”的执教风格厌倦之极。对此,从职业篮球转型后执教西工大男篮多年的王立彬有深刻体会:“这帮小子不好带啊,想带好他们,就首先要放下架子和他们交朋友。在训练前,我会把一切都说明白,咱们该训练时训练,该休闲时休闲,训练的时候如果你做不好,要打要骂由我,不训练了咱们可以是朋友哥们,一定要分清楚时候,清晰地约法三章。”
在体育赛场上,以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家常便饭,“骂归骂,但是教练应该懂得执教是门艺术,光打光骂可不行,时不时还得给点甜头,优秀的教练绝对是一个心理大师,懂得如何去驾驭球员的心理。对付这帮"90后",更应该运用心理战。”王立彬说。
在男篮国家队,大牌们也常被邓华德骂得死去活来,但在赛场下,邓华德经常会邀请球员去他家吃饭,还会给他们送神秘礼物,更会在媒体面前褒奖他们,弄得大家服服帖帖,全队凝成一团,这才有了去年土耳其世锦赛上小鬼当家却震惊世界的表现。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赵蔚林 采写
编后语 通过沸沸扬扬的“血书门”,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乃至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愿意相信,范斌不是带有暴力倾向的“魔鬼”,国青队员也并非一碰就哭的娇娃。种种冲突的产生,证明现在的孩子思想更为独立,对个人尊严的界定也有着更高的底线。范斌和球员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冲突的缩影。要避免这种矛盾,双方有效的沟通、聆听和尊重,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zhang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