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体育评论 > 体育评论频道 > 星空竞技

人民日报:考试杠杆能撬动孩子体质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4月28日04:42
  编者的话

  阳春时节,各地的初三学生陆续开始第一门中考体育。推行中考体育的背景是令人忧心的学生体质连年下降,希望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能够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以考促练,让人感到现状的无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育运动该以何种方式贯穿、以何种衡量标准落实、教育观中的体育观该如何体现,中考体育值得深思。本版推出“中考体育观察”系列报道,探讨体育考试的利弊以及锻炼习惯从“一时”到“一生”的形成环境,敬请关注。

  “我要练”与“要我练”

  考试对孩子的运动兴趣是扬是抑?

  周末上午,上海杨浦区复旦实验中学的操场上,初三(1)班的两位女生正在备考体育。

  短发的方可心练篮球,满分要求是26秒内在半场两次运球上篮进球。方可心完成最好的一次用时32秒,只能得80分。她觉得自己是典型的临阵磨枪,“应付完考试,不会再摸球了”。

  长发的季时雨练排球。40秒内在规定的区域对墙垫球45个,就可获满分。测试难度不小,但季时雨已可以完成,“我平常就比较喜欢排球,为了考试,从3月份开始加练,进步挺明显的”。不过,虽然排球项目可以得满分,但“我的800米也就刚及格的水平,而且很不喜欢仰卧起坐”。

  有应付型,也有偏爱型,考试这根杠杆对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两位女生有一定代表性。

  校长陈寿鸿向记者介绍了2011年上海市中考体育要求:总分30分,其中统一考试为15分,日常考核为15分。从初一开始,每个学期的体育成绩都将计入日常考核,其导向十分明显促进学生养成平日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北京市2011年中考体育考试方案也开宗明义: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中考体育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考试本身也进行细节调整。北京市中考体育去年加入日常考核内容,总分从30分提高到40分。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表示,体育和其他以“选拔”为目的的科目有所不同,强调学生平日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这一点,北京市125中学体育教研室的员老师用现状证明:“有60%的学生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多练一练就能拿到满分”。

  相比于北京和上海,天津中考体育30分中,日常考核的比重占60%。天津市第一中学的一位体育老师觉得,推行中考体育以来,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日常考核的高比重督促学生更加注重体育课,“体育是循序渐进的,中考体育不是一个完全性、终结性的评价”。

  一句话,中考体育希望以“要我练”的形式,达成孩子“我要练”的态度。体育社会学者易剑东认为,现行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根深蒂固的“智育第一”观念,真正达成体育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广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原处长谢光沛认为,参与体育运动是孩子的天性,本不该刻意要求,重要的是在参与体育的兴趣之中培养精神。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比较可操作性的办法“还是要考”。

  “练什么”与“考什么”

  考试对孩子的个性选择是福是祸?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应该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养成锻炼习惯为根本目的。以此为出发点,考试的设计应贴近课程教学,测试形式要简单,难度要降低,基本标准是只要认真上体育课,参加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8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总分的90%。

  曾做过11年招办主任的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对中考体育的杠杆作用有很深的感受:“孩子升学有压力,所以哪里重要,精力就必然投向那里。广州推行中考体育之初,还有家长不高兴,认为孩子不就是胖一点、慢一点,少了体育那几分,怎么就不能被录取了呢。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已认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这几年,已经没有多大争议了。”

  吴键拿出了数据:从最近一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比前5年有所改善,尤其以初三学生的情况最好。这与中考体育制度全面实施有关。

  北京市每5年对学生体质进行一次测评,2005年数据显示:13—15岁、16—18岁年龄段的孩子有氧耐力水平最高,“这与中考体育有明显相关性”,马凌说。不无遗憾的是,“进入20岁以后,数据又有所下降”。

  催热体育家教,这是中考体育引起争议的另一面。“参加中考体育培训的学生大多念初三,学习成绩不错,但体育成绩中等偏下。他们不希望体育影响总分,突击一下,就是为了应付中考”,这是北京一位体育家教描绘出的大致模样。他说:“其实,有的孩子挺喜欢体育运动,比如球类项目,但是对于中考体育要求的一些科目实在没什么兴趣。”人大附中一位姓王的初三学生坦承,体育毕竟比文化考试好拿分,突击也是为了不在中考中丢“冤枉分”。

  教育部门希望借助中考全面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通过精密量化的指标来完成对身体机能及运动机能的评测。但孩子们体育爱好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显然不可能仅通过考试这根杠杆去撬动。广州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沈慧洁说:“体育是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练什么考什么,还是考什么练什么,要允许情况不同的孩子自主选择。”

  记者在上海复旦实验中学采访时,还遇到一对正在练习篮球的母子。母亲的认识颇为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要靠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是一两次考试就能一蹴而就。不过,将体育作为中考科目,成为一种评价标准,导向是积极的。虽然不少学生是突击式锻炼,但动就比不动强。”

  (汪大昭 薛原 许立群 张雅萍 邢璐)

  作者:邢璐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玲)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