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3天假日里,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在四川成都如期举行。这项在中国网球界历史最长、口碑甚佳的业余网球赛事已经走进了第十二个年头。
一个已举办了十多年的群体赛事,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强烈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赛事组织者正深入思考的课题。
按说,十几年的顺利运行已可证明比赛在设计与操作方面的合理与成熟。“但我们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群体赛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与发展。”成都市网球协会主席、赛事创办者张锋颇有忧患意识。
当初把赛事安排在“五一”就是为了利用7天长假,让更多的人有时间参赛。近年来,赛事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参赛队伍已经稳定到20多支,但“五一”长假却缩短为3天,这就使得原本从容的比赛节奏不得不随之调整。“从去年开始我们将参赛队伍分为金组与红组两大组别,并引入了升降级制度,既增强了比赛的悬念,也刺激了参赛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比赛的精彩程度。”
“群体赛事比输赢结果更重要的是促进交流”,张锋说,“各队来参赛要自己负担路费、食宿,很不容易,如果只打一两场比赛就打道回府,成本太高了。所以,近几年无论是小组赛还是半决赛,我们都改为循环赛制,就是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多比赛,多交流。”
今年,赛事的又一变化是开始允许40岁以上的前专业选手参赛。“很长时间里,我们曾坚决地拒绝专业选手,总觉得专业选手参加业余赛事对业余选手不太公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想,退役多年的专业选手如果无法参加业余赛事,就再也没有施展的舞台,这对他们也不公平。更何况,专业选手的加盟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业余选手水平的提高。”
稳定的赞助商,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能一直稳步走到今天的坚强后盾。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对赛事的赞助合约已签到了2014年。不过,对赞助商的回报,张锋觉得也面临着新难题。“企业希望我们的赛事能与他们的市场营销结合,希望比赛能在全国巡回举办”。但组委会考察了很多城市后,发现这些城市并不具备办赛条件。“不是球场数量不够,而是场地太分散。这会加大参赛和办赛的难度与成本。”
张锋说,当年将赛事定位于“大城市”,是以经济发展状况和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为考量。“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有了众多网球人口,也有很强的参赛愿望。是否要改变赛事名称?是否要重新给赛事定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