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长李开荣。记者-张伟摄 |
白线内的“林丹们”杀得难解难分,白线外的裁判们严阵以待。苏迪曼杯赛场上,裁判员、司线员的一个手势,一声口令,都牵动着运动员和现场观众的心。本报记者在对2011年双星·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裁判长李开荣的专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裁判工作进展得一切顺利,没有接到任何投诉。而青岛在赛事组织方面的“高规格”,也获得了李开荣的认可。
曾执法李永波的比赛
今年51岁的李开荣是目前世界羽联最高级别裁判长中唯一的中国人,“郁鸿骏老师也考上过这个位置,但是因为世界羽联对裁判长有年龄规定,65岁就要退休。所以,现役的就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我也希望多点中国人能参与到羽毛球裁判长的工作中来。”回忆起作为羽毛球裁判员的时光,李开荣非常兴奋,“你知道那是什么年代吗?就是李永波的年代。他打球的时候,我是裁判员。李永波、田秉毅、关渭贞,我执法过他们的很多比赛。”
从小就很喜欢羽毛球的李开荣,并非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出身。能够走上羽毛球裁判之路,也有些机缘巧合。“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是香港羽毛球总会的秘书长,那个时间刚好世界羽联开始建立国际裁判制度。有一年,香港在搞一个高级裁判员培训班,我当时已经是羽毛球裁判员,但是香港从来没有搞过系统的、高级的培训,那时候培训老师觉得我表现不错,就提议我去参加国际裁判的考试。”于是,1986年在泰国 ,李开荣成为了一名羽毛球国际级裁判。
青岛苏迪曼杯规格高
来自中国香港的李开荣曾经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以及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等多项羽毛球顶级赛事的裁判长,说起在青岛举办的这次苏迪曼杯,李开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次在青岛比赛,组织得非常好,挺顺利的。有两方面的原因吧,一个是中国羽协很有经验,那么多年,组织过那么多次比赛;另外一个,青岛市政府对这次比赛很重视,在筹备、场馆、交通各方面都很好。所以,在开幕式的时候,很多领队都反映,比赛办得很有规模。”李开荣说起青岛的苏迪曼杯组织,赞不绝口。
“在志愿者的安排、场区的划分管理上,青岛都做得非常专业。比方说,每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都有引导员带运动员去混合采访区,这是参考奥运会的、很高规格的做法,世界羽联并没有硬性规定。”李开荣说。
每天用球300到400个
这次苏迪曼杯是李开荣第二次来青岛,第一次是上月的抽签仪式。李开荣说:“听说青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所以我很向往。不过来了之后,还没有时间去逛逛。希望过两天能有时间去逛逛这个美丽的地方。”
虽然还没来得及在青岛走一走,逛一逛,但李开荣已经感受到了青岛湿润天气对于比赛用球的影响。“换球换得不多,每场比赛也就换两三个球。五块场地每天大概用三十多打球(一打为12个),也就是300到400个球。这个数量应该说是很少的。”李开荣在解释换球少的问题上,认为天气和室内环境是重要原因,“球的质量应该说不错,但如果天气干燥的话,也会有影响。当然,有时候换球,也不是球的问题,运动员可能想休息一下、或者他觉得这个球对他不利,不顺,那他也会要求换一下,不一定是球的问题。”
裁判工作至今零投诉
为保证本届苏迪曼杯比赛公平有序,国际羽联此次共选定了43名国际裁判员执法,而70名司线员全部来自中国,其中青岛选送了35名。据了解,这35名司线员全部都具有2009年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和羽超联赛的执法经验,在苏迪曼杯开赛之前,他们还专门接受了国际裁判的培训。
“我们五块场地,裁判员和司线员被分为八个组,其中五个小组工作,另外三个组休息。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听到投诉,声音都是很正面的,所以我觉得他们表现得很专业。”作为裁判长的李开荣,对于本届苏迪曼杯的裁判工作表示了肯定。
而这些裁判们都有着各自的工作,因此担任这项工作很多是出于兴趣。“这次比赛还好,白天不用太早起床。有时候,一些比赛,我们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然后坐车去体育馆,挺累的。所以,必须要有这个兴趣,如果没有这个兴趣,或者你在里面找不到乐趣,你就做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