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篮球 > NBA_搜狐 > NBA评论

篮球报:别再忽视国际新秀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2011年06月28日11:5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梦一、梦二横扫天下之际,美国人还相信,外籍人士只能在中锋位置兴风作浪——奥拉朱旺、尤因、穆托姆博、史密茨、萨博尼斯们。至于前锋里的拉德加、库科奇,后卫里的达尼洛维奇们要出头,也都离不开一高度二投篮。也不能怪美国人傲慢:跑跳能力的优势,让美国人足可以飞龙在天,居高临下。

  然而,到了21世纪,陆续出现了第一个纯外籍常规赛MVP(纳什)、第一个欧洲常规赛MVP(诺维茨基)、第一个欧洲总决赛MVP(帕克),美国人有些乱了。2009、2010两届冠军湖人的首席内线居然是个西班牙人,这在铁血的90年代压根无法想像。而到2011年,诺维茨基带着一批波多黎各、法国人拿了总冠军;2011年选秀大会上,前七位里,居然有五个国际球员——世界大同趋势,至此不可阻挡了。

  外籍球员渗透美国的过程,缓慢而坚定。从奥拉朱旺、尤因、穆托姆博这些外国人的归化,到姚明成为状元,到博古特这种澳大利亚人混NCAA成为2005年状元,外籍球员分兵两路:一路自外渗透NBA,如巴格纳尼、卢比奥这些欧洲成名的天才;一路潜入美国本土,逐渐融入,让你都忘记了他们是外国人,如法国人诺阿和多米尼加的埃尔·霍福德。现在,假如不特意说明,谁又会在意2011年状元凯里·欧文其实是澳大利亚人呢?

  对美国来说,这又是且喜且忧的时刻。

  忧的是,自1992年以来,美国之外的篮球的确在天翻地覆的变强,尤其是欧洲。西班牙、立陶宛、塞尔维亚这几个大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天才流水线,日夜不停产出足以和美国人抢饭碗的天才。欧洲人,尤其是东欧人的身高和远射始终天才洋溢,而他们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一直在致力于拉近与美国人的身体天赋差距。所以在FIBA规则下,美国确实已经没有1992、1994年那么傲视天下、随心所欲的能力了:如今,欧洲球员也可以做出美国天才们那样的扣篮、跑跳和防守施压了。

  喜的是,美国依然是世界篮球的中心。美国的流水线、高中到大学的培养机制和NBA,依然是天下无双。世界追逐美国的同时,美国也在更多的放眼世界。2011年状元欧文就是又一个漂亮的证据:澳大利亚天才成功被归化为一个美国式的篮球手。

  当然,回到2011年选秀大会,还有许多细节值得一提……

  外籍球员今年的得势,也和许多美国大学天才选择退选有关。美国天才们会考虑到停摆的影响,想另挑个好年份来选秀,而外籍天才们则无所谓,只顾山呼海啸争先恐后地渡海而来。

  美国天才们选秀的低龄化,让球队们多少存疑:他们的高中生涯和有限的大学表现,是否靠谱呢?而外籍球员,比如今年的探花坎特、第七位比永博等,却有地道的欧洲联赛表现可做证明:他们是和成年人一路搏杀过来的。

  瓦兰丘纳斯和比永博的篮球经验匮乏?没关系,这反而成了他们的资本:“没经过美国篮球的打磨就有这等资质,潜力一经开发更不得了……”这就是他们的选秀名片了。

  这就是外籍球员得宠的原因:他们更奋不顾身地想加入NBA;他们要么有了更皮糙肉厚的打工背景,要么有更神秘诱惑的潜力。相比起来,美国的天才们多少显得学生气了些:年轻的被怨环境不够有竞争力,年纪大的被怨没潜力。多少有些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说到底,这是美国人心态的一种改变:对欧洲联赛的尊重,对其他地区球员天分的承认。

  当眼光改变后,世界就变宽了。

(责任编辑:大仙)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