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 > 大运会其他

夫妻志愿者吐露如水柔情 对孩子老人都非常愧疚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作者:刘忆斯
2011年08月12日14:08
马国栋工作照
马国栋工作照

胡群香(右)工作照
胡群香(右)工作照


  大运行记者 刘忆斯

  深圳大运会共有2.6万名赛事志愿者,25万名城市志愿者和100万名社会志愿者,他们一起组成了人数达到128万的大运志愿者服务团队。然而,数字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温度的,不能具体感受的。不像记者坐在马国栋、胡群香夫妻面前,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笑容与泪水,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头顶太阳脚踩沙”

  这对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夫妻,是深圳2.6万名赛事志愿者中的一员。妻子胡群香现任大运会盐田大梅沙沙滩排球场馆U站副站长,管理着700多名志愿者;丈夫马国栋是罗湖体育馆U站的副站长,管理着388名志愿者。他们俩每天要做的工作,除了管理、组织、使用、激励自己所属U站的志愿者,还要做好U站物资的管理、发放以及媒体宣传等工作。

  小马的老家是山西平遥,小胡则出生于广东韶关,这对一北一南的夫妻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时是同班同学,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大学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现在为了服务大运会又并肩战斗到了一起。”这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小马和小胡在学院里除了教学,都从事团务工作,他们从2009年就开始在学院内招募志愿者骨干,到后来的动员、大规模招募,再到后来的面试、选拔,他们一直也都在做志愿者招募工作。作为生在“80后头儿上”的小马和小胡,对于他们的90后学生有着这样的看法——“90后在关键时刻是靠得住的!”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90后责任感不强,平时做事松松垮垮的,可我不这么看。”在前不久举行的大运会测试赛上,小马看到他平时“松松垮垮”的学生们都在忘我地工作,为了大运会,有的学生推迟了论文答辩,有的则带病坚持,有的还影响到了自己的父母,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当志愿者。

  谈到上个月初进入场馆后的感受,服务于沙滩排球馆的小胡用“头顶太阳脚踩沙”来形容,“我们的场地在太阳的直晒下,地表温度有时已经达到了65摄氏度。”小胡告诉记者,有一次她穿着运动鞋到场地里转了一圈,一出来鞋就被烤得开了胶。小胡这边是热是烤,工作在罗湖体育馆的小马体会的则是另外一种温度,由于一天到晚的工作都是在有冷气的场馆内,小马和他的很多同事们都被冻感冒了。

  盼盼只会

  听平遥话”

  工作上的疲劳、严重的睡眠不足,在小马和小胡看来“都可以克服,没问题”,但一提起现在才一岁零一个月的儿子盼盼,这对夫妻就沉默了。他们全身心投入大运会5个月了,现在盼盼已经从爬过度到走,从不会说话过度到咿咿学语,而“孩子这段成长岁月,我们却错过了。”小马的语气酸酸的,“我们和孩子说话,他都不理我们,他好像只能听得懂他奶奶的平遥话。”小胡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从盼盼出生后,我一个晚上都没有离开过他,大运会开赛后,我却要离开他一个多星期……”

  近一个多月来,这对夫妻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坐班车去各自服务的场馆,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我们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时他早已睡熟了,家里一切都全靠他奶奶了。”小马的话里满是对孩子、老人的愧疚。因为大运会开赛之后,远在盐田大梅沙U站服务的妻子有一个星期回不了家,回家帮老人照顾儿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小马身上,他说:“就算再晚我也要回家,虽然孩子已睡了,和他说不上一句话,可在一边看看他,陪陪他,心里也能好受一些。”

  孩子幼小,为什么两个人都要成为大运志愿者呢?小马比较站得高,看得远,他说:“大运会是深圳千载难逢的大事情,参与大运会,为大运会做一点事情,是宝贵的人生经历。”小胡的话则更实在:“我们俩在学校都是搞团务工作的,又都参与了学校的志愿者招募工作,成为志愿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小马和小胡告诉记者,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事里,像他们这样夫妻俩都是志愿者,孩子又很小的家庭还有好几个,比如他们的同事黄慧强、曹小叶夫妻就都是志愿者,而这对夫妻的孩子才刚满半岁。

  小胡对记者说:“我们对孩子对老人都觉得非常愧疚,将来一定要弥补他们!”而当记者问这对志愿者夫妻在大运会结束后会不会休个长假,带着孩子和老人出去玩,小马无奈地接话说:“哪有时间啊,大运会结束了,我们学校也要开学了。”

  她变得更

  坚强了”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太需要大运会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平台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了!”小马告诉记者,他说的这些绝对不是“套话”,而是自己的心里话。从这番话里可以听出来,小马通过大运会这个舞台也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改变了自己。

  “志愿者培训、考核、激励、团队建设,事事都要全面周到,都要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小马掰着指头对记者说起了他总结出的“工作经”:“细节,细节,还是细节,参与大运会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这件事有多大,只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把计划、预案、实施、小结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好,就一定能做成。经过了大运会,任何困难我们都不怕了!””

  谈到自己成为大运会志愿者,服务大运会的收获,小胡称自己认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大家一起为大运服务,彼此都留下了一段一生难忘的回忆。此外,她也觉得志愿者团队制度的建立与留存,对深圳的社会建设意义深远。

  采访的最后,记者请这对夫妻互相评价一下参与大运的双方,说说对方都有了什么改变,这不是“挑拨离间”,主要是“夫妻眼里的对方,才是真实的彼此”。小马对小胡的评价是:“她变得更坚强了,除了办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了。”而小胡对丈夫的评价则很简单:“他学会做家务了。”很显然,小胡的话里面的褒奖更有成色。

(责任编辑:王江)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